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

译文

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

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注释

壶中天: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沈尧道:名钦,字尧道,号秋江。曾子敬:名遇,字子敬,又字心传。沈、曾二人都是作者的朋友。

舲(líng):有窗的小船。

底事:何事,为什么,犹“为甚”。

须信:须知。

官河:官府组织开凿的人工河。

野人: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

槎(chá)”,筏也,即木排竹排。

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水流沙共远:河水挟裹着黄沙流向远方。

都无行迹:完全没有人迹。

银浦:银汉,即天河也。

扣舷歌:一边歌咏,一边叩击船帮以为节拍。断:歇,终了。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创作背景

  据《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七年(1290),缮写金字《藏经》,凡糜金二千二百四十四两。”其时元世祖广征江南擅书者。张炎与沈尧道、曾子敬结伴赴元都写经。此词即作于此次北行途中。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猜你喜欢

江声已吞大别口,束之不住复东走。怒涛万顷天风号,沙岸日斜鼍欲吼。

一叶剪过烟波湾,登楼凭遍十二栏。忽飞凉雨溅衣湿,白浪高于黄鹄山。

山川满眼来萧索,吟鬓低垂且孤酌。青莲毕竟非仙才,崔颢题诗不敢作。

醉拟横将铁笛吹,归向仙人借黄鹤。

()

梧桐覆金井,镜水澄秋碧。商飙忽来过,一叶凉萧索。

落叶尚号蝉,芳山复鸣鵙。夕露生我衣,天河夜深白。

惆怅思远人,沧洲坐来隔。

()

雨洗高梧爽气浮,鸣蝉相唤作新秋。翻空白鸟一行去,目送冈峦欲尽头。

()

隔窗栖白鹤,似与镜湖邻。月照何年树,花逢几遍人。

岸莎青有路,苔径绿无尘。永愿容依止,僧中老此身。

()

才出衡门马首东,一山高处路腰通。云封青冢千年主,雨净黄冠数亩宫。

有玉可辉幽宅夜,无金难买墓田丰。哀怀耿耿浑无际,圣主追恩俟大同。

()

椒壁轻寒转晓晖,珠帘不动暖风微。

可怜春色来依旧,惟有余香散不归。

()

香团娇小。拍拍春铄和。一树铅华春事了。消甚珠围翠绕。生经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说与东风知道,杏花不看开时。

()

珍藏正献草书诗,传诫云来示永贻。几夜风涛偃松柏,半天雷雨起蛟螭。

临池学苦应同妙,舞剑功如未是奇。刊石岂徒为世玩,更思清节可师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