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扬舲万里,笑当年底事,中分南北。须信平生无梦到,却向而今游历。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野人惊问,泛槎何处狂客!

迎面落叶萧萧,水流沙共远,都无行迹。衰草凄迷秋更绿,唯有闲鸥独立。浪挟天浮,山邀云去,银浦横空碧。扣舷歌断,海蟾飞上孤白。

()

译文

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

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注释

壶中天: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沈尧道:名钦,字尧道,号秋江。曾子敬:名遇,字子敬,又字心传。沈、曾二人都是作者的朋友。

舲(líng):有窗的小船。

底事:何事,为什么,犹“为甚”。

须信:须知。

官河:官府组织开凿的人工河。

野人:借指河边的土著居民。

槎(chá)”,筏也,即木排竹排。

萧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水流沙共远:河水挟裹着黄沙流向远方。

都无行迹:完全没有人迹。

银浦:银汉,即天河也。

扣舷歌:一边歌咏,一边叩击船帮以为节拍。断:歇,终了。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创作背景

  据《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七年(1290),缮写金字《藏经》,凡糜金二千二百四十四两。”其时元世祖广征江南擅书者。张炎与沈尧道、曾子敬结伴赴元都写经。此词即作于此次北行途中。

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猜你喜欢

华山碑碎剩拓本,鼎立海内如三峰。选楼退庵各据一,苦较先后相雌雄。

中更燹劫百载近,神物隐现谁能踪?庸知化工巧作合,英粲以类来相从。

陶斋好古力能致,阮梁避席惭酸穷。传观题识遍时彦,却炫得宝招村翁。

别来万事且休说,夜窗开匣光腾虹。墨香纸色触已醉,字字峭过青芙蓉。

目眵神眩忽成四,险误赝鼎迷真龙。过庭耳熟老卒觏,自诧此福天胡钟。

名书古画迭应接,三宿舍去真匆匆。青溪绕廊蘸笔处,岳色留碧长双瞳。

()

八月灵槎溯海门,翠云台上本谎樽。

峰头楼合相高下,水底鱼龙自吐吞。

万古青天留玉柱,五更红日涌金盆。

宦游不尽登临兴,欲洗苍苔颂圣恩。

()

闾江北接胥山景,山麓灵胥庙貌存。牧竖不知千古恨,日斜吹笛过前村。

()

独秀声名楚水东,妙年腾达俊游中。

文昌寓直风云近,神武归来猿鹤同。

居士人非禅板寂,少微星暗宝函空。

知心不必悲生死,欲向何方觅是翁。

()

闻上兰台疏,危言批颔鳞。官宁甘廓落,道岂混风尘。

量谪君恩重,还家客思新。江湖逾恋阙,伫待拜徵纶。

()

髯高江汉归,化作木石妖。槁树怪槎蘖,俱趁毫端朝。

苍藓并砌泣,老棘伤秋彫。筱簜霜不蕃,兰茝春方饶。

抵死兰茝傍,不肯著艾萧。坡陁数片石,仙袂拂不消。

定知何处见,五老前山椒。

()

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积雨巨其澜,错石伏波蛰。

千叶溯蹶奔,参差介于粒。泱若动我前,方与奇观揖。

造次生怪呼,飞湍顶舟立。百篙难一施,循循如有絷。

惊视激流侵,汹涌足中入。礧礧巨石胶,以舟作之笠。

舟人竞愕眩,传号去舟急。漂零借一刀,危魂聊粗翕。

三叹此洄从,艰险何多集。岂为破釜沉,抑师下水袭。

浩浩发长歌,羞作儿女歙。恐惧吾所甘,愁闻舟子泣。

()

季重凌云气,为文史汉俦。态以千言变,工于一字求。

款关多学子,拥彗有公侯。每尔灵珠握,游扬羡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