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细雨晓莺春晚。人似玉,柳如眉,正相思。

罗幕翠帘初卷,镜中花一枝。肠断塞门消息,雁来稀。

()

译文

蒙蒙细雨里,晓莺唱着晚春的晨曲。一位容颜如玉的美女,弯弯的柳眉,含着多少相思的情意。

把翠帘罗帐高高卷起,看镜中容貌花一样艳丽。相思使她愁肠断,只缘暮春雁来少,断了边关爱人的消息。

注释

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此词为三十五字,上片四句一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人似玉:比喻美人如玉。

罗幕:丝罗帐幕。古代闺阁多悬挂于卧室,或悬于纱窗、珠帘之上,目的是为了防尘、遮光。

肠断:表示极度关切。塞门:塞外关口。

雁:此语意双关,咏雁兼指“雁书”。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反映的是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思念。晚唐时期,黑暗专制的统治阶级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愿望统一天下,对士大夫们造成了心理的压抑与人格的扭曲。同时社会动荡与战乱不止也导致闺妇征人分离的加重。温庭筠正生于这种社会动荡乱离阴影的笼罩时期,作品多写闺中女性,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这首词写思妇幽怨。上片首先泛写晚春景色,细雨如丝,濛濛洒洒,晓莺啼鸣,倍添幽寂清冷之感。在此暮春环境中,接下来三句写人物形象,“人似玉”写美人如玉,温润秀洁;“柳如眉”写女子柳眉弯弯,娇柔婉媚,这句既写了春柳,又写了人面,把春景与人面自然地结合起来;“正相思”,表现了在暮春环境中人物的活动,由对女子外貌的描写深入到内心世界。

  下片转入具体刻画,都与上片相应。帘幕初卷,美人初起,与“晓莺”相应;晓妆对镜,如花一枝,与“人似玉”相应,揭示女子自怜自伤的复杂感受;“肠断”二句,明显女子所思的塞外征人,实写女子由相思而失望,乃至悲怆的心境,思念之情,使人肠断,与上片结拍的“相思”二字对应。

  整首词的上下片,都用了比喻来描写人物形象,只不过上片写得细,下片写得概括。这不仅使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且她的相思情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同时,无论是描写还是抒情,上下片都前后照应,构思精妙,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猜你喜欢

铃斋书几烛花消,帘外寒霜晓尚飘。却忆夜乘行乐处,烟村云坞听农谣。

()

醉眼初回,蓦然青到帘钩外。困烟梳月未成妆,犹是纤腰在。

愁认临风旧态。几多时、芳华又改。晴漪浅镜,簇雪东栏,消他无赖。

容易清明,陌头佳约应难再。夜来一笛正关人,不为重门碍。

消息天涯枉待。梦魂牵、迢迢翠海。此时心事,欲说还休,空持罗带。

()

少年结绶骋金羁,许下如看琼树枝。入里亲过朗陵伯,

出门高视颍川儿。西游太府东乘传,泗上诸侯谁不羡。

时辈宁将白笔期,高流伫向丹霄见。何事翻飞不及群,

虎班突骑来纷纷。吴江垂钓楚山醉,身寄沧波心白云。

中岁胡尘静如扫,一官又罢行将老。薛公荐士得君初,

□领黄金千室馀。机尽独亲沙上鸟,家贫唯向釜中鱼。

□□□□□□□,□出重门烟树里。感物吟诗对暮天,

怀人倚杖临秋水。别离几日问前期,鸣雁亭边人去时。

独坐不堪朝与夕,高风萧索乱蝉悲。

()

人言三五月常圆,谁处深闺独稳眠?错认晓妆光对镜,那堪夜坐冷侵毡!

多情本是晶莹极,静境真疑绰约偏;宫里妲娥未相识,更阑仍自倚窗前。

双亲盼望早成名,催上鳌峰恨去程;谬列雁行渐尔妹,渐舒骥足是吾兄。

风尘自昔多甘苦,云树于兹倍秀荣;只恐归来难聚首,病中强起送文旌。

()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香飘十里风,风下绿珠歌。

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

东风庭院夕阳天,恨绿愁红又一年。

春自要归花自落,莫将芳事怨啼鹃。

()

江水绿。江山数峰如簇。唤渡小舟来岸北。笋舆行太速。素艳窗纱笼玉。埠负看花心目。今夜知他何处宿。断魂沙路曲。

()

汉家遗事今宵见,楚郭明灯几处张。

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