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

译文

在一个柳絮纷飞的时节,我告别了故乡洛阳,经过千里跋涉,在梅花开放的寒冬到了三湘。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盛衰荣辱,如同浮云一样,都是过眼云烟;可是,依依离情,却像那悠长的江水一样,绵绵不绝。

注释

巴陵:即岳州。《全唐诗》校:“一作萧静诗,题云‘三湘有怀’。”

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全唐诗》校:“到,一作‘在’。”

逐:随,跟随。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创作背景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二三六,编在贾至卷下。按这种观点,此诗当作于贾至任岳州司马期间。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唐军伐安史乱军,贾至遂被贬为岳州司马。又逢友人王八员外被贬赴长沙。诗人和友人在仕途上都经受了同样的挫折,因此写下这样的送别之作。

  这是一首情韵别致的送别诗,一首贬谪者之歌。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因事谪守巴陵的作者给他送行。两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在政治上都怀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别,更增添了缠绵悱恻之情。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

贾至

贾至(718—772)字幼隣,唐代洛阳人,贾曾之子。生于唐玄宗开元六年,卒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年五十五岁。擢明经第,为军父尉。安禄山乱,从唐玄宗幸蜀,知制诰,历中书舍人。时肃宗即位于灵武,玄宗令至作传位册文。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诛,肃宗惜去荣材,诏贷死。至切谏,谓坏法当诛。广德初,为礼部侍郎,封信都县伯。后封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卒,谥文。至著有文集三十卷, 《唐才子传》有其传。

猜你喜欢

楼上箫声久不吹,梧桐花下立多时。此身岂少双飞翼,不到成双不肯骑。

()

三五容色满。

四五妙华歇。

已输春日欢。

分随秋光没。

()

醉是何时醉,醒到今日醒。欲挽春之臂,落花满前汀。

()

一心无外事,春思似秋清。掩室惟攲枕,看山间出城。

花分閒地落,笋入断阶生。寂寞从人笑,贫难与命争。

()

斑斑遗墨宛如新,安得交亲更此人。

信矣行间浑茂密,翛然物外最清真。

世家传菊根初断,公署听莺语自频。

扶病玉延亭上坐,槿花残照独伤神。

()

开门惊怪雪交加,乱落横飞讵有涯。密竹不妨呈劲节,早梅何处觅残花。

山阴客子须乘兴,洛下先生想卧家。病废杯觞寒至骨,哦诗无复更豪誇。

()

旁午军书议出车,沿边鹅鹳列为闾。眼看虎落环瓯脱,心冀燕仇雪望诸。

四海同袍征士气,频年赠策故人书。荷戈亦是男儿事,何必河鲂始食鱼。

()

北风吹云云四幕,岁尽穷阴苦寂寞。

忽闻有客来大鄣,清姿绝尘立野鹤。

大鄣山客性耽古,开缄发箧光煜?龠。

夏王九牧铸黄金,大泽深山远不若。

于阗雁肪截昆吾,饕文如发双龙攫。

丰隆煽火天公下,紫烟飞尽粉骨薄。

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

会稽内史十五字,崩崖断石压秘阁。

老夫亦出汉螭钩,海虬盘觚绿玉削。

方鼎癸父隐亚文,满堂宾客起错愕。

箧中宝物朽欲死,谁从柯亭裁新籥。

呜呼此事真未易,共君且倾银凿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