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荷花

浣溪沙·荷花

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

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且来花里听笙歌。

()

译文

四面垂柳围绕着十里香荷。请问哪里莲花最多?画楼南畔,夕阳西落。

天气乍一变凉,给人们带来了秋的寂寞。萧索的光阴,需用美酒打发、消磨。暂且来此花丛,细听吹笙唱歌。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问云句:袭用韩愈《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诗“问言何处荚蓉多”句。下句“画楼南畔”是“何处”的回答。

光阴句:承上句“人寂寞”,因寂寞无聊,所以要用酒消遣日子。唐人郑谷《样潼岁暮》诗:“美酒消磨日”、欧阳修《退居述怀寄北京韩侍中》诗“万事消磨酒百分”。消磨:消遣,排遣。

笙(shēng)歌:合笙之歌。

浣溪沙·荷花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闰八月至九月间词人初到颍州太守任上。词人当时在观赏颍州西湖的荷花,忽然感觉当官寂寞孤寥,于是作下了这首诗。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已览香山胜,还寻胜地眠。阴崖连户竹,疏磬出山烟。

月色缘阶上,泉声到枕边。夜来魂梦冷,身在白云巅。

()

骊珠不动小龙眠,井水无波玉镜鲜。携手与郎同一照,忽惊花发并头莲。

()

杰阁挥飞翠霭间,蓬莱元不在人寰。

绿围城郭千村水,青逼帘栊四面山。

华表鹤归辽海远,高台凤去夕阳间。

我来倚遍阑干月,云锁重门夜不关。

()

篮舆陟险隘,兀兀不停辙。

主人眩头目,仆夫困唇舌。

前疑树梢拂,后虑崖石擦。

方呼左畔跷,复叫右竿捺。

避碍牢挂肘,冲泥轻下脚。

或荆棘兜挂,或屋檐拐抹。

或踏高直上,或照下稳踏。

斯须有不审,偾舆在目睫。

深渊固可畏,平地尤险绝。

作诗告仆夫,审诸秋毫末。

识察既晓然,力行谨无忽。

()

金借颜色月借光,作团稼绿缀深黄。

合令范晔添成传,曾向维摩饭此香。

尚忆□□披御赐,颇疑妙舞簇霓裳。

当陪玉树栽天上,肯学夭桃露短墙。

()

肺肝供物态,须鬓管年华。

眼阅世更变,口谈时过差。

眉因公道蹙,手为贵人叉。

点检通身事,都无益自家。

()

风雨连朝欲满城,今宵喜见月华明。半轮影动登高兴,万里光馀落帽情。

两地茱萸分客思,几家砧杵乱秋声。酒酣莫更归来缓,怕遣楼头百感生。

()

九华空众山,尤物在尘寰。迥出云雨上,朝来眉睫间。

有人皆毓胜,无豹不藏斑。官舍轩楹豁,凭阑莫掩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