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边秋一作:秋边)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杲日珠光照旧都,试从鸡足嗫莲趺。

横身何用论明暗,果是能挥宝剑无。

()

卧龙峰下草庐幽,门外桥横水自流。

潇洒王郎只数笔,淡云疏树一天秋。

()

烟鸿上汉声声远,逸骥寻云步步高。

应笑内兄年六十,郡城闲坐养霜毛。

()

颜渊食埃墨,子贡望见之;岂非仁廉士,而以窃食疑。

同在大圣门,诖误犹若斯;况于世人目,易为形迹移。

杯中弓蛇影,谁能辨毫釐!君子自信心,礼义无欠亏;

虽有流俗谤,冁然付一嗤。

()

中酒情怀,怨春羞见桃花面。王孙别去草萋萋,十里青如染。不恨梨云梦远。恨只恨、盟深交浅。一般孤闷,两下相思,黄昏依黯。楼依斜阳,翠鸾不到音书远。绿窗空对绣鸳鸯,□缕凭谁翦。知在新亭旧院。杜鹃啼、东风意懒。便归来後,也过清明,花飞春减。

()

相看竺国两高士,对立剑潭双老龙。

()

不识张颠面,画成钗股艰。

长年昔年宅,独塑醉时颜。

笔与身同葬,池荒墨似斑。

才清人必重,潇岸野云间。

()

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独向檐下眠,觉来半床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