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登凌歊台

次韵登凌歊台

山势如龙去复回,闲云野望护重台。

离宫夜有月高下,辇路日无人往来。

春色不随亡国尽,野花只作旧时开。

断碑衰草荒烟里,风雨年年上绿苔。

()

译文

山形如同盘龙绕去又绕回,闲云野景簇拥高耸的凌歊台。

夜来明月照着离宫高高下下,帝王走过的车道白天也无人往来。

春天的景色不会随同亡国消逝,山花依然像当年一样绽开。

断碑埋没在茫茫的荒草里,年年风吹雨淋又长新绿苔。

注释

次韵:和诗的一种方式,从所押韵脚来看,有可能应和的是许浑的诗。凌歊(xiāo)台,位于今安徽当涂县的黄山顶上,据说南朝宋刘裕曾经路过此处,并在此地建造高台,即凌歊台,后来宋孝武帝刘骏即在此建避暑离宫。

离宫:皇帝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辇(niǎn)路:即帝王车驾所经过的路。辇,本是人推挽的车,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如帝辇、凤辇等。

次韵登凌歊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作于元至顺三年(1332),当时萨都剌从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迁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南下任职,五月又曾北上至京城,秋天再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此诗具体创作于这几次南来北往的旅途中的哪一次,难以考证。诗人登临凌歊台引发怀古的幽思,于是创作了此诗。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猜你喜欢

流水琴时,空山磬后,霜鸣洛浦沈铜。阴阳炭铸,复倩兽炉烘。

瓶换清泉暖衅,残霏洗、月影玲珑。遍排处,枝悬个个,小叩待飞虫。

池塘蛙鼓吹,莺簧蚓笛,同哑西风。喜伶伦涷色,嶰谷霞红。

鼎食南柯梦境,任迟度、午饭帘栊。春深了,花铃自护,新叶绿云重。

()

闲功课,日日没争差。娇女自钞花外集,老妻学踏自由车。

卒业两些些。

()

苍山西行争骏奔,众峰独有筹峰尊。连冈坡陀走平陆,参错万石如云屯。

我疑秦人鞭石走,来与人间作岗阜。又疑仙子遗羊群,有形犹似猛兽蹲。

乃知元气自凝结,异状奇姿纷突兀。秋风不扫白云根,晓雾长迷玄豹穴。

曾闻山下有高坟,彭城馀泽多子孙。声名能与崇冈并,他日当为万石君。

()

地枕吴溪与越峰,前朝恩锡灵泉额。竹林晴见雁塔高,

石室曾栖几禅伯。荒碑字没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经年说别林,落日啼猿情脉脉。

()

草阁散晴烟,柴门竹树边。门前有江水,常过打鱼船。

()

膏泽愆时愧已深,敢期诚意达天垠。

片云忽送千峰雨,一气潜回万壑春。

顿觉老农生喜色,坐令凶岁变佳辰。

忧民虽切功何有,坱圠无私荷大钧。

()

山深多虎狼,腰斧老无力。

岂惟身上衣,浑家口中食。

水阔蛟龙怒,鱼鳖不易求。

虽无租赋迫,长有风波忧。

偶来苍江头,落日相劳苦。

斗米今几钱,粗免寒饿否。

形役乃如此,人生真可怜。

五陵美少年,宝马珊瑚鞭。

()

燕京陌上送周郎,归到西湖春草长。

清夜开樽多旧侣,满船歌管月如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