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冷朝阳还上元

送冷朝阳还上元

青丝缆引木兰船,名遂身归拜庆年。

落日澄江乌榜外,秋风疏柳白门前。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别后依依寒食里,共君携手在东田。

()

译文

青丝绳牵引着幽雅的木兰船,船中之人是进士及第者,正归家省亲。

波光粼粼的澄江上,斜日依偎着乌黑发亮的归舟;巍峨的白门前,秋风阵起,吹拂着萧疏的柳条。

所居庄园,小桥流水,通往附近的集市;庄园的附近,青山绿水,湖光山色,闲云野寺,一线相连。

此去一别,何日才能相见,恐怕只有等寒食节里与君携手共游东田的大好山色。

注释

冷朝阳:生卒年不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缆:绳。木兰船:指用木兰树材制成的船,有时用作船的美称。

拜庆:即拜家庆,唐时称归家省亲为拜家庆。

乌榜:即用黑油涂饰的船。榜:船桨,借指船。

白门:六朝皆定都建康,其正南门为宣阳门,俗称白门,后用以代指金陵。

家林:自家的园林,泛指家乡。

寒食:一作“寒梦”。

东田:在金陵城外。

送冷朝阳还上元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饯别之作,作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金陵人冷朝阳登进士第,不待授官,即归金陵,意即上元省亲,韩翃、李端、钱起、李嘉祐等为之饯行,赋诗赠别。

  首联写冷朝阳进士及第乘船归家省亲。冷朝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得拜家庆,其春风得意不在马蹄,而在乌榜,故刻意写归舟,舟饰以“青丝”,又称其为“木兰船,正为衬托其得意之状,烘托气氛。

  颔联遥想冷朝阳归家省亲的沿途景色。落日归舟,景色多么诱入,正与冷朝阳金榜题名相照。写到“秋风气”,“白门”,则是点明送别的时节和友人所去之地。古有摘柳送别之俗。故诗人特意写到了“疏柳”,“疏”字照应“秋”,而“柳”又暗承题之“送”别。可谓衔接紧密构思奇巧。

  颈联短短十四字,描绘出“桥”、“市”、“林”、“山”、“湖”、“寺”共六种景向。其笔力可谓深厚,而冠以“小”、“野”、“平”等字眼,则衬托出了诗人所送之人的高雅。

  尾联抒写别后两地相思之情。“梦”中与君“携手”同游,可见感情之真切,而“梦”之前着一“寒”字,可见别后之凄凉,反衬相思之苦,友情之深厚、浓郁。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猜你喜欢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大椿枯后新为记,

仙鹤亡来始有铭。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

老去坐来睡重,病多吟得诗慳。有时忽自拍阑干。一点心随天远。

柳絮飞从何处,莺声啼破空山。春风依旧满人间。不奈双颦闲管。

()

切变浩无极,俯仰长吁嘻。

人情恩与雠,相值每不期。

邯郸至受兵,何与鲁酒醨。

弄丸本我心,乃解两家围。

怀古意未竟,伤今有余悲。

世无武城宰,偃室有谁归。

世无吴兴令,牛屋奚敢辞。

不虞涉吾地,叫嚣且突隳。

樽俎化桎梏,宾主生戎夷。

范睢几拉骼,蔡泽成成颐。

自怜还自笑,此物至奚宜。

犁牛受鞭絷,文貍附阱机。

此岂物有罪,罪在角与皮。

安之若有命,虽死无悔追。

俄闻天际星,一夕躔次移。

光芒照人间,是为使者车。

翩然下青冥,持斧衣绣衣。

文章星斗烂,号令雷霆威。

幕府遴高选,分遣羽檄飞。

君来山水县,草木生光辉。

洗手奉三尺,不肯枉毫釐。

登山缚虎兕,入水擒蛟螭。

斯民久疮痏,妪喣以每慈。

遂使斯道福,溥及山泽癯。

盘水无先容,倾盖无素知。

南北风马牛,何以极至斯。

生物不言功,固匪天地私。

寸草犹有心,那得报春晖。

临行持杯水,劝君重踌躇。

为我更持献,端谢夹谷师。

()

比日逢春社,占龙得贲山。虽能素愿合,未放老身閒。

家世绵延远,功名指顾间。自应天有助,一到一开颜。

()

闻君仙袂指洪涯,我忆情人别路赊。

知有欢娱游楚泽,更无书札到京华。

云间驿阁连江静,春满西山倚汉斜。

此处相逢应见问,为言搔首望龙沙。

()

江头夜哭声呜呜,乡音仿佛越与吴。更闻醉骂哭随止,从此竟夜惟呼卢。

市门早开群妇走,白棓驱阿似雷吼。叱使沿街索酒钱,泪珠簌簌擎纤手。

自言生长深闺房,谁知万里投边疆。缠身铁械死不得,羞颜无处堪遮藏。

罪人之孥尽应殪,皇恩宥减等天地。男儿屠裂有余辜,那许蛾眉言节义。

()

莫向堂中觅寿芝,主人心地本平夷。

子孙保此传家瑞,世享长年自不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