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

译文

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

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

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

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注释

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一何:多么。旷:空阔。

巽(xùn)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滔天巨浪。聒(guó)天响:响声震天。聒:喧扰。长风:大风。

游:游宦,在外做官。所生:这里指母亲和故乡。

淹:滞留。兹:此,这里,指规林。

人间:这里指世俗官场。良:实在。

当年:正当年,指壮年。当:适逢。讵(jǜ):曾,才。潘岳《悼亡诗》:“尔祭讵几时。”

纵心:放纵情怀,不受约束。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晋隆安四年(400年),作者陶渊明三十六岁。作者此时在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职。此前,陶渊明奉桓玄之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完成使命后,返途中路过江西,准备顺道回家省亲,然而被风阻在途中。这首诗就是写在途中受阻时的情景。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陶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可当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理,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做官是一种危险的事情,倒不如及早告别官场。为了表达这个意思,诗人并未直说,而是借景言情,引用典故达意。行役途中,面对山川荒野,诗人的心境是孤独而悲凉的,发出了“山川一何旷”的感叹。这不是对山川秀色的赞美,而是对山川旷野的畏惧。由于心情的关系,大自然在诗人的眼里也是可怕的。诗人借山川之险来陪衬仕途之险,意在说明仕途可畏,潜藏着祸福风云。何时为福,何时为祸,谁也不知,“巽坎难与期”。用“巽坎”来比喻仕途中的吉凶顺逆,是十分恰当的。“崩浪贴天响,长风无息时”。这是全诗的秀句,写出了诗人在行役途中对山川风物的真实感受。诗人的用词准确,而又很会夸张。他不说“巨浪”,而说“崩浪”。一个“崩”字,不仅有形象,而且有声音,绘声绘色。“聒”字准确地形容出巨浪咆哮时的杂乱之声。“崩”字形容声大,“聒”字形容声杂。诗人借自然景象来描绘官场内部的激烈斗争,像崩浪震天那样可怕。

  宦游之人长年在外,离乡背井,这在感情上是一种痛苦。陶渊明也经历着这种痛苦,行役途中他格外思亲。“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这是陶渊明的心声,抒发了思亲的感情,悔恨自己不应该误入仕途,更不应该在仕途淹留。有了这悔恨之后,诗人便下定了决心,要罢官归田。这里,可以看见陶渊明的内心世界,他赞美园林,鄙弃官场。诗的结尾“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表面似乎是消极情绪的表露。其实,诗人并未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他是在思想痛苦的时候才这样写的,是一种愤慨之言。诗人正当壮年,大志未展,繁杂的公务消磨着他的年华,而且受着官场的牵制约束,俯仰由人,他想摆脱官场的牵制,回到园林,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自由。诗人盼望有“纵心”的时刻,这不是要放纵自己,而是要做一个自由人。不贪富贵,纵心归田,按自己的意志去生活,这是陶渊明真实的思想。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猜你喜欢

鲜支形相小,石罅解蟠根。香凑芝兰室,居便水月村。

()

南来一剑住三山,分得平生风月懽。

虽宰旌阳应施药,本求勾漏为修丹。

蒙庄且慕漆园禄,李老尝为柱下官。

我视荣华真惯见,何如早炼碧琅玕。

()

收拾眉尖眼尾情。当筵相见便相亲。偷传翡翠歌中意,暗合鸳鸯梦里身。

云态度,月精神。月流云散两无情。觉来一枕凄凉恨,不敢分明说向人。

()

盛年结缡时,择配良偶谐。将期共白首,遽云中道乖。

大义往从之,岂复惜馀骸。仰思亲在堂,俯痛子在怀。

茹蔬保贞洁,蓬首仍无钗。从一志靡移,宁如枳逾淮。

竭力奉姑章,孝养谁能侪。青灯课儿学,贤希参与柴。

寿今过古稀,德光讵终埋。赫赫颁旌书,昭昭下天阶。

绰楔表高门,荣宠垂无涯。千古共姜节,清风与之偕。

()

刘郎刘郎,女今三十自造命,身如削玉眼转镜。玄都种桃笑彼花,天台采药留芳径。

散发冠高黄竹冠,山中早筑礼星坛。著成鸿宝云边卧,养得蟾蜍月下看。

云边月下长回首,欲观瑶光过北斗。肘后丹经鸾凤翩,腰间宝剑蛟龙吼。

我本箕躔一酒星,乞住人间五百龄。君若骖鸾归玉阙,莫言吾醉与君醒。

()

秋气日凄厉,百虫晨夜鸣。白露遍野草,微霜忽已凝。

客子衣袂薄,结驾远游行。俯视离兽奔,仰睇孤鸿征。

宇宙浩茫茫,江河杳冥冥。念我同袍子,怀忧心烦萦。

()

飞轮高晨台,控辔玄垄隅。手携紫皇袂,倏忽八风驱。

玉华翼绿帏,青裙扇翠裾。冠轩焕崔嵬,佩玲带月珠。

薄入风尘中,塞鼻逃当涂。臭腥凋我气,百阿令心徂。

何不飙然起,萧萧步太虚。

()

湘簟凉生暑气微,午天攲枕向纱帏。辘轳车扇间关处,双月回廊彩凤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