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译文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河流为“水”,如

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泊船瓜洲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同乎章事(宰相),开始推行变法。由於反对势力的攻击,他几次被迫辞去宰相的职务。这首诗写於熙宁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进京之时。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静结合,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它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猜你喜欢

愁心一倍长离忧,红树青山水急流。门外晚晴秋色老,不堪吟倚夕阳楼。

()

遗经独抱卧溪山,屡挫文场意自闲。晚岁一官分虎竹,边城万姓迓熊轓。

时清何惮封疆僻,材骏谁云展布艰。浙上师模惭契旧,频行宁忍赠言悭。

()

暮倚高楼因候客,雨来如注复如丝。试看春日洪州道,可是山阴夜雪时。

()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

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

积土山头偶一过,薰风生处绿阴多。尘中忽见湘南景,欲解朝衣挂薜萝。

()

我从万里游玉京,无心兴发如浮萍。忽然淹滞在山左,是梦非梦不能醒。

以此得交萧侍读,叶生座上尤聪明。口头三昧殊滑稽,曼倩无乃成虚名。

艺苑旧坛标赤帜,绘家新意开青冥。春气更浓冰欲坼,愁心万丈生南陌。

此意许我两人知,相看共作南中客。心切倚门成孝友,我苦空瓢则固陋。

优劣虽然道不同,以此相知真可久。为君起借主人杯,岂是区区斟寿酒。

()

据立大功非不智,复贪王爵似专愚。

造成四百年灾汉,才得安宁反受诛。

()

江上楼高暝树连,壮游空慨禹山川。

客中问醉当秋晚,梦里怀归在燕先。

水送流年遗楚恨,风吹残雪上吴颠。

几番谩附鳞鸿便,不若相依买去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