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

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

山居秋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当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你喜欢

聊为东坡载酒游,万龛迎我到峰头。

江摇九顶风雷过,云抹三峨日夜浮。

古佛临流都坐断,行人识路亦归休。

酣酣午枕眠方丈,一笑闲身始自由。

()

何年雷斧凿山裂,千尺苍崖泻飞雪。

孤凤一去声不闻,海水桑田几兴灭。

我知仙去仙当存,时见真形坐岩穴。

青天半夜玉箫寒,唤醒幽人弄明月。

()

出门天意已垂垂,湖上回鞭雪满衣。人在水晶宫里住,马从银色界中归。

树头云冻依然在,湖面鸥寒断不飞。今夜灯前有残榼,拥炉深闭一篷扉。

()

僧门奇士有英公,篆隸高能世莫穷。

五色彩毫传梦寐,三乘真谛达虚空。

赐衣深染函关上,宠号光呼柰苑中。

幸对风情添逸趣,好陪清话在莲宫。

()

二妙高轩肯过门,共期献策学公孙。因观佳句题红叶,陡起归心望白云。

坐上挥犀惊险语,醉中染翰缀雄文。相忘岂假投遵辖,待月同倾北海樽。

()

薄浣还私室,陶嘉属小园。笋馀林向密,花后果初繁。

燕口将泥重,蜂脾抱蜜喧。此时萧散意,都欲忘乘轩。

()

振衣还濯足,信宿憩精庐。鸟雀知斋磬,蛟龙护赐书。

僧归落照下,帆出晓烟初。底事劳詹尹,江潭好卜居。

()

自辱缄书报,于今岁有秋。

飘流闻客语,消息解人忧。

荐牍新频上,诗声旧得优。

君归定蓬阁,我去复炎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