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广的洛水悠远安详地流向远方,我气定神闲地驱马走在洛河长堤。
乌鹊在月落将曙之际不时地飞过,初秋寒蝉在野外晨风中嘶声噪鸣。
洛堤:东都洛阳皇城外百官候朝处,因临洛水而名。
脉脉:原意指凝视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水流的悠远绵长状。广川:洛水。
历:经过。长洲:指洛堤。
曙:明亮。
刘餗《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承贞观之后,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巡洛水堤,步月徐辔”,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僚们,觉得“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可见这诗是上官仪任宰相时所作,大约在龙朔(唐高宗年号,661—663)年间。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百官上早朝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候。东都洛阳的皇城,傍洛水,城门外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森严,天津桥入夜锁闭,断绝交通,到天明才开锁放行。因此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放行入宫,宰相也须如此。
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虽然一例等候洛堤,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广川”指洛水,“长洲”指洛堤。洛堤是官道,路面铺沙,以便车马通行,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头,写洛水含情不语地流淌着;更是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以男女喻君臣,透露皇帝对自己的信任,传达承恩得意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以一个“历”字,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清晨,曙光微明,月挂西山,宿鸟出林,寒蝉嘶鸣,野外晨风吹来,秋意更盛。第三句写凌晨,化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
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鹊飞报喜,表现出天下太平景象,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意不平,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稍露不悦。
这首诗字里行间充溢着显扬之气,流露出作者春风得意,倨傲、自荣的情态,真实地为这类得势当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这寥寥二十字,不只是“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使得意洋洋的神情毕现。
上官仪(约608~665年1月4日)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生于江都。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唐高宗时供职门下省,颇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赏识。龙朔二年(662年),成为宰相。后来高宗不满武后跋扈,上官仪向高宗建议废后,高宗亦以为然,由上官仪草诏。武后涕泣陈请,事遂中缀,自此武后深恶上官仪。麟德元年(664年),上官仪被诛,家产和人口被抄没,其一子上官庭芝也同时被诛杀。中宗即位后,因上官庭芝女上官婉儿为昭容,对上官仪父子有所追赠,绣像凌烟阁,追封为楚国公。
河淮重寄宠旌旄,方略频传霄汉高。中夜扁舟偕畚锸,经年匹马狎波涛。
庙堂正切宣防计,簿领仍悬抚字劳。渐看海疆今沃壤,桑田儿女献春醪。
冬日感怀三首 其一。清代。陈鹏年。 河淮重寄宠旌旄,方略频传霄汉高。中夜扁舟偕畚锸,经年匹马狎波涛。庙堂正切宣防计,簿领仍悬抚字劳。渐看海疆今沃壤,桑田儿女献春醪。
寒丛弄日,宝钿承露,篱落亭亭相倚。当年彭泽未归来,料独抱、幽香一世。
疏风冷雨,澹烟残照,日日重阳天气。帽檐已是半欹斜,问瓮里、新篘熟未。
鹊桥仙(菊)。宋代。卢祖皋。 寒丛弄日,宝钿承露,篱落亭亭相倚。当年彭泽未归来,料独抱、幽香一世。疏风冷雨,澹烟残照,日日重阳天气。帽檐已是半欹斜,问瓮里、新篘熟未。
怅望云中城,犹隔桑乾水。远道令人愁,况近单于垒。
单于何猖狂,侵掠日未已。苍茫应与朔,满眼生荆杞。
天子廑宵旰,吾徒宁不耻。杨公慷慨人,愤时恒拊髀。
谈兵樽俎间,往往得神理。兹行讵徒然,王庭应远徙。
分手勿踌躇,丈夫志万里。
送漳渠杨公分守云中。明代。杨巍。 怅望云中城,犹隔桑乾水。远道令人愁,况近单于垒。单于何猖狂,侵掠日未已。苍茫应与朔,满眼生荆杞。天子廑宵旰,吾徒宁不耻。杨公慷慨人,愤时恒拊髀。谈兵樽俎间,往往得神理。兹行讵徒然,王庭应远徙。分手勿踌躇,丈夫志万里。
独上江楼思渺然,故人去后绝朱弦。
西南一望和云水,入郭登桥出郭船。
集古 送客之江陵。金朝。李俊民。 独上江楼思渺然,故人去后绝朱弦。西南一望和云水,入郭登桥出郭船。
野意楼前满,秋声树杪回。
岁华行老矣,午梦思悠哉。
碌碌甘捐弃,时时幸往来。
不才诗有债,多病酒为媒。
和宋永兄爱日楼见寄八首。宋代。黄公度。 野意楼前满,秋声树杪回。岁华行老矣,午梦思悠哉。碌碌甘捐弃,时时幸往来。不才诗有债,多病酒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