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峰

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

译文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注释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伤:妨碍。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虽然诸家选评赏析极少,几乎被人遗忘,但细读之,仍然可以从中鲜明地感受到“性灵”说的审美追求。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展现了“绝无有”的“插南斗”之势。“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猜你喜欢

韩范威名塞外崇,晚年裴令保孤忠。九边动色思元老,四海同声哭相公。

静默尚关天下计,安危真有古人风。留侯诚意阳明后,又见文成史册中。

()

十年眯车尘,思归入梦寐。

晨兴见家山,两目如去翳。

故人又过我,相对有余意。

当樽话旧游,强笑复吁欷。

君名在乡书,捧檄不肯愧。

高堂去白发,有泪落鞭辔。

里人献吉梦,四壁众所义。

我喜先子言,在耳若龟筮。

人生老聚散,酒薄满莫避。

相见意最长,强饮不能醉。

()

曹丘诚长者,辅嗣得贤甥。

马策西州路,莺花亚字城。

平生无长物,独往有深情。

傥忆三弇色,浮家一苇轻。

()

相送心曾到,言寻路不迷。

草齐封鬛起,山跌浪痕低。

片石看人拜,孤花奈鸟啼。

夜长谁慰藉,应有鹿门妻。

()

叠浪龙鳞合,双河燕尾分。系船欹野树,炊饭煖春云。

鸡唱荒村得,沙崩永夜闻。明朝逢改火,熟食侑芳尊。

()

舟中长是不梳头,今日临妆上小楼。

借得乌云撩绿鬓,好将时样学苏州。

()

君家久富五经储,更有儿孙读祖书。

事究麟经明亥豕,理穷羲易得筌鱼。

枳业不是栖鸾处,花县来观展骥初。

北道主人今有托,化山应得老骑驴。

()

登君来爽台,西望西山岑。飞泉流阴壑,初日照阳林。

岩栖者谁子,容与山之浔。蝉蜕遗世累,放志独高吟。

我欲往从之,云溪阻且深。不如饮君酒,洗盏更复斟。

古人有遗言,金门堪陆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