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峰

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

()

译文

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注释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伤:妨碍。

  《独秀峰》是袁枚晚年重游桂林所作,虽然诸家选评赏析极少,几乎被人遗忘,但细读之,仍然可以从中鲜明地感受到“性灵”说的审美追求。

  题名为“独秀峰”,但诗人并未平铺直叙,作一般性的平实说明,而是以“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种突兀的笔触,夸饰性的语言,横空劈来。一个“插”字,逼真地写出诗人与独秀峰不期而遇时敏锐而又独特的审美感受,显示了独秀峰的动态美;也生动地突现出独秀峰孤峰横插、直冲云霄的不凡气势。同时,还由孤立的山,联想到孤立的人生,发出青山尚且劲直、人生何必感伤的兴叹,表达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怀。

  这首诗极言独秀峰孤兀参天,并寄寓了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作者先写从远处遥望独秀峰,好似插入青天的利剑,高峻笔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奇景多多,却远不如这一峰雄伟奇特。拾级而上,俯视天下,一城烟水浩渺无边,胸襟亦为之开阔。观景生情,奇景感染着像独秀峰一般孤高傲岸清俊的诗人。前三联蓄足情势,尾联水到渠成抒发了的豪迈感慨。

  这首诗歌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化无形为有形,赋予静态的独秀峰以动感的形象,展现了“绝无有”的“插南斗”之势。“插”字用得妙,妙在化静为动,山由无到有、到直冲云天的过程被动态的呈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独秀峰的独特姿态。

袁枚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猜你喜欢

背犊腰牛忽解颜,摩挲一饱政相关。王于霓望无终极,孰与侯邦年岁间。

()

白日短。

玄夜深。

招摇转。

移太阴。

霜钟鸣。

冥陵起。

星回天。

月穷纪。

()

翠袖囗初,红榴压后,人在高梧庭院。采罢明珠,纤手乍调清怨。

贪记曲、宝豆尝拈,怕顾误、凤丝徐撚。问华年、暗数云和,玫瑰小柱几曾遍。

含情何限野雨,也胜峰青湘浦,曲终难见。银甲才停,笑指叵罗遥劝。

拚醉倒、更倩伊扶,看不足、可怜人倦。试重与拍案红牙,春莺教细啭。

()

秋色无涯,正蒹葭采采,鹭羽飞飞。才见开襟楼上,露重星低。

又中秋、月转银盘,槎客方归。潦水静,寒潭照影,丹枫乱点人衣。

对此天清气肃,便篮舆乍登,胜地追随。看他渔舟初唱,雁阵初齐。

陶然共醉,语骚人、漫赋心悲。更待那、松间黄菊,开时稳卧东篱。

()

疏浚功成数十州,东南应免九重忧。奈何水部称多病,却向鹅湖访旧游。

燕䫈暄凉凭候雁,楚江晴雨问鸣鸠。草玄闻有平生意,须及扬雄未白头。

()

不见二豪谁与游,髯张入地伴长丘。湖山洵美人何许,生死难忘梦在舟。

诗冢莫寻青草宿,钓矶依旧白蘋秋。清苕百里将双泪,老眼西风独横流。

()

海云飞尽见冰奁,止水无声堕玉蟾。凉影满天秋袂冷,为谁遥夜独钩帘。

()

已罗七俎满,兼逢百品易。张陈答赠言,梁室齐眉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