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宋代。苏轼。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
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
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四月东坡自杭返朝过高邮之时。是时,词人与高邮令赵晦之再一次相见,感慨颇多,于是写下这首词送给他。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 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夸名非已有,祸患在须臾。生命无延期,昏旦有不虞。
拂衣舍之去,矫步升天衢。陟降太微堂,上帝授灵符。
六气备朝餐,双虬结飙舆。消玉馈我浆,凭云搆我庐。
圣贞进杯觞,灵妃奏笙竽。三光代列炬,四海注一盂。
抗臂抑羲和,六龙且徐徐。微瞬朝市易,日月曷云除。
名漏泰山录,鬼伯无迫驱。举手谢世人,安能与尔俱。
咏怀三十四首 其十一。明代。王廷陈。 夸名非已有,祸患在须臾。生命无延期,昏旦有不虞。拂衣舍之去,矫步升天衢。陟降太微堂,上帝授灵符。六气备朝餐,双虬结飙舆。消玉馈我浆,凭云搆我庐。圣贞进杯觞,灵妃奏笙竽。三光代列炬,四海注一盂。抗臂抑羲和,六龙且徐徐。微瞬朝市易,日月曷云除。名漏泰山录,鬼伯无迫驱。举手谢世人,安能与尔俱。
扰扰利名役,鬓髭霜雪侵。
要知充此性,即是悦吾心。
有道境常裕,无营味最深。
纷华安肯羡,出见更酣沈。
邵氏悦心堂。宋代。薛嵎。 扰扰利名役,鬓髭霜雪侵。要知充此性,即是悦吾心。有道境常裕,无营味最深。纷华安肯羡,出见更酣沈。
风洗游丝花皱影。碧草初齐,舞鹤闲相趁。短梦乍回慵理鬓。惊心忽数清明近。
逐伴强除眉上恨。趁蝶西园,不觉鞋儿褪。醉笑眼波横一寸。微微酒色生红晕。
蝶恋花。宋代。吕渭老。 风洗游丝花皱影。碧草初齐,舞鹤闲相趁。短梦乍回慵理鬓。惊心忽数清明近。逐伴强除眉上恨。趁蝶西园,不觉鞋儿褪。醉笑眼波横一寸。微微酒色生红晕。
炉姻如雾蔼彤墀,半启金门复道危。
只尺星辰华盖转,中间日月衮衣垂。
普天凤历开寅岁,平旦鸡人报卯时。
御座不胜袍笏近,侍臣偏识汉朝仪。
壬寅正旦侍班。明代。吴宽。 炉姻如雾蔼彤墀,半启金门复道危。只尺星辰华盖转,中间日月衮衣垂。普天凤历开寅岁,平旦鸡人报卯时。御座不胜袍笏近,侍臣偏识汉朝仪。
传尔天台日,移官地省时。拂琴停水调,扫榻及花期。
越峤眈康乐,吴都迟左思。无言相见喜,怀旧恐兴悲。
闻王维祯移官民部。明代。皇甫汸。 传尔天台日,移官地省时。拂琴停水调,扫榻及花期。越峤眈康乐,吴都迟左思。无言相见喜,怀旧恐兴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