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东原·暖日宜乘轿

庆东原·暖日宜乘轿

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边,招飐青旗挂。

()

译文

春天的白昼是那样温暖,煦和的春风把大地吹遍。

这样的天气既适宜乘轿出游,骑马信行也令人怡然。

正值寒食,秋千林立,处处可见。

杏花逞娇斗妍,柳花飞扑人面,桃花绽开笑脸。

彩画的游船在水中来来往往,酒家的青旗高挂着迎风招展。

注释

信马:骑马任其驰骋。

寒食: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是日有禁止生火,食冷食的习俗。

招飐(zhǎn):招展,飘动。青旗:旧时酒店前悬挂以招客的幌子。

  日暖风和,是春季晴日的基本特征。所以起首的两句,是互文见义,意谓在暖日春风之中乘轿信马都十分适宜。一句分作两句表达,是为了细细品示春天的好处,也带有轿儿马儿陆续登程,络绎不绝的意味。

  由“宜”、“堪”的无往不适,带出了下文的游赏。作者首先印象至深的是“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为什么要强调这许多秋千架呢,原来这与唐代传沿下的风俗有关。据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林立,是寒食节特有的景观。寒食节在旧历冬节后一百零五日,与清明的节气毗连,正是百花齐放的大好时光。接下三句,就用排比的句式,拈写了其中的代表——杏花、柳花与桃花。杏花妍丽雅洁,如玉容呈露,是“对人娇”;柳花飘舞轻飏,如依依随身,是“扑人飞”;桃花艳美夺目,如佳人多情,是“迎人笑”。这三句不仅刻画了春花各自的妍态,并且将原本无情的花木拟人化,从而显示了游人悦目赏心、全身心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态。

  结末又用一组对仗,添出了“画船”与“青旗”的新景。前者不仅补充了“轿”、“马”之外的又一游览工具,而且隐示了郊野之中水流的存在。后者则以青旗招展表现酒店的诱惑,有花有酒,这春日的游赏就更尽兴了。全曲纯用白描,却因典型景物的选置与生动形象的表述,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深切感受到了春日郊野的勃勃生机与游人的畅乐心情。此曲又见于马致远《新水令·题西湖》套数中的第二支曲子,其全套衍出十二支曲子,由此可见这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量。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猜你喜欢

元夕灯光岁益新,羁游四十五年春。垂髫已识东西事,回首宛如前后身。

绣毂雕鞍驱不顾,丹台绛阙到无因。清霜著屋风吹面,素月满庭吾故人。

()

湖入县西边,湖头胜事偏。绿竿初长笋,红颗未开莲。

蔽日高高树,迎人小小船。清风长入坐,夏月似秋天。

()

音信连年恨不闻,书来细读却消魂。

人稀野店山魈语,路僻蛮村荔子繁。

毒草自摇春寂寂,瘴云不动昼昏昏。

此生相见应无日,且置清愁近一樽。

()

万愁聚眼底,城下登江船。

江穷渺渺如,身堕栖栖然。

初来情颇浓,既去情尤牵。

纵目入虚空,顺济皆由天。

回思发程艰,时刻多迍邅。

本无镇浮能,意者造物怜。

造物相始终,百岁亦可延。

风花鼓雪霰,飞舞帆幅前。

未行风还严,既离浪更颠。

薄命亦何辜,动自罗惊弦。

逢人不须说,徒招讥孤骞。

醉歌赤壁游,遐眺追坡仙。

()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

人间底处异蘧庐,莫莫堂中岂定居。我尚滞留君去速,荒园三亩梦归欤。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

訚山自天降为田,洛水自瀑舒为渊。山川险尽鞍马稳,昔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