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贤哉令尹,三仕已之无喜愠。我独何人,犹把虚名玷缙绅。

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

译文

贤明的县令啊,你的心胸如此开阔,令人敬佩。我自己凭借着虚名居官,不免玷辱士林。

不如退归田园吧,可惜还没有退隐的条件。我期盼着像你一样归隐乡里,不知要等到何时。

注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

东武:这里指密州高密县。后魏置高密郡,治所在高密(见《一统志》)。赵晦之:名昶,字晦之。海州或涟水人。

令尹:春秋时称楚国执政者,后世也用来称知县。

三仕已之无喜愠(yùn):出自《论语·公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玷:沾辱,自谦之词。缙(jìn)绅:本指官员的装束,即将手持的笏板插在腰间的大带子上,借作官员的代称。

二顷良田:典出《史记·苏秦传》:“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归去来兮:归去吧。来,语助词。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减字木兰花·送东武令赵昶失官归海州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十二月,东武令赵晦之罢官归海州,苏轼作该词以赠别。

  上片重在赞扬赵晦之不以个人升沉得失萦怀的胸襟和品德。开头一句“贤哉令尹”,赞颂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三仕已之无喜愠”来加以申述。这里运用了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典故,概括了赵晦之出仕与罢官两方面的经历,以及赵晦之的忘怀得失的主观态度。在官位观念极重的封建时代,赵晦之这种超脱的态度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苏轼以“贤哉令尹”相许。苏轼这样措辞,表达了苏轼对失官的友人的理解、敬重和宽慰。后两句转到说苏轼自己,很有点自愧不如、自惭形秽的意思。这是苏轼的谦虚,而苏轼对赵晦之的推重以及惜才的心理,也见于言外了。

  下片紧承上片,写自己归隐田园的愿望。“二顷良田”,用了《史记》中的典故,带有几分幽默感。:当初由于“良田”全无,才走到仕途上来的。可是出仕与归田相比,苏轼此时企图选择的还是归田,“不如归去”。然而说是归田,却是无田。这下,苏轼不知道怎么办,在结尾处,苏轼打趣说:还是回去吧,要等到有良田不知是何年何月呢。由此可见苏轼归田(实际是退隐)心情的迫切。这样写,表现了苏轼在出处之间徘徊的人生态度,但主要还是为了进一层淡化赵晦之的功名心理,消除可能因罢官而引起的失落感,表明自己是同道之人。在当时情境下,这是最得体也最有效的宽慰之辞。

  全词,采用对比、用典的写作手法,以散文句法入词,引用《论语》中的语句,以及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语句,表达了苏轼体贴慰勉的情意。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你喜欢

长笑庭花各样妆,竞呈春色占时芳。孤标冰雪年年伴,只作人閒独自香。

()

冰勒轻颸,绿痕初涨回塘水。柳洲烟际。白鹭翘沙嘴。箬笠青蓑,未减貂蝉贵。云涛里。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

()

夫君落落大雅姿,声名早与贺白驰。

锦囊千首不疗饥,非诗穷人穷乃时。

忆昔闻君未识面,独传句法夸清健。

朅来白下一相逢,倾盖论心曾几见。

划然起柁春江流,我亦江头寻去舟。

人生相聚会有别,江水江花无尽愁。

万事不如归愁。万事不如归去好,

石田茅屋生春草。如君自是玉堂仙,

轻车缓辔长安道。春日迟迟柳依依,

攀柔条兮送君归。

()

武信旧藩,遂宁新府。乃东川之会邑,据涪江之上游。

人物富繁,山川洒落。……宴东馆之靓深,傲北湖之清旷。

遂宁好,胜地产糖霜。不待千年成琥珀,真疑六月冻琼浆。

()

梅花开棐案,岭路未曾知。偏是南州士,孤芳劳我思。

青山无半亩,白眼亦多时。君解轩辕历,崆峒何处期。

()

秋风又到秣陵关,独客穷途尚未还。

武定桥头明月上,朦胧遥望紫金山。

()

包抱乾坤一环堵,拍手千门辉藻黼。

编茅何事傍云根,川观岩居天固予。

忆昔卧病岁壬午,梦行涧石憩衡宇。

常充达庵表其门,大楷金书爰仰睹。

吉符应已分行藏,才纪唐捐惜无补。

我生六年哀怙恃,三殤相继泣同乳。

只影危踪巢在幕,孽子孤臣气和缕。

千金不忍坐垂堂,十稔讵能酬鞠抚。

六张五角具孤虚,万死一生逃险阻。

矛头淅米剑头炊,耕常得晴刈常雨。

菲末葑根有荆棘,鼠雅雀舌皆强御。

意行足下起关山,夕计朝谋成龃龉。

先时败事后失机,啭喉角讳默招侮。

贫来富往见交情,行信言忠贻罪罟。

一本难令亲者亲,四海何由兄弟普。

数奇尝愧李将军,五穷未嗟韩吏部。

人生美恶半乘除,我常一味无甘苦。

五十知非计已迟,见机而作今犹愈。

结庐兹境了前缘,端居漫作溪山主。

列壑攒峰无耸峭,叠颖飞柯不瞋拒。

一室凝尘号全拙,茶铛酒壶编简聚。

草亭临流倚梦溪,观罢鱼游呼鹤舞。

地饶松竹秀而腴,林生兰蕙香频吐。

泉清洗耳何妨枕,晴轩炙背还堪俯。

采药寻梅度岭去,空翠城里烟迎步武。

乘坚策肥彼何人,藜杖枝筇自撑柱。

人家灯火照篱落,山头月色窥松户。

随云归逐度溪风,自喜此身轻一羽。

意安不厌饭藜蔬,睡美那能候钟鼓。

少壮颜从镜里非,利名心向尊前腐。

长因横逆反忠仁,讵向艰深探城府。

事变起灭真浮沤,身世行藏俱逆旅。

玉堂茅舍一蘧庐,鷃起鹏抟各飞举。

蛮触战争两蜗角,鸡虫得失了无补。

兴废纷纷汗马牛,贤愚泯泯埋尘土。

长啸勿碍天地郛,游思还从竹素圃。

要知岁晏日斜时,此心只与虚空侣。

一觞一咏姑自娱,断不伤今更思古。

力命悠悠讵足论,漫述平生记轩庑。

()

用短定非痴,爱闲真复奇。

饭香贫始觉,睡味老偏知。

畦地闲栽药,留僧静对棋。

余年犹有几,舍此欲何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