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冬

天净沙·冬

一声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

译文

在一个冬天的黄昏,城门一声轻响,一轮新月挂在半空,带着雪的山前水流缓缓。竹子做的篱笆和篱笆内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详的和谐。

注释

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

画角:古代军中用以昏晓报警的号角。谯门:建有望楼的城门,古代为防盗和御敌,京城和州郡皆在城门建有望楼。

水滨:靠近水的场所。

淡烟:轻淡的烟雾。

天净沙·冬 创作背景

  白朴生于动乱之年,长于亡国之邦,于龆龀之龄就经历了家国破亡之变,在兵乱中逃难,于流离中失母。父亲白华先仕于金,后降于宋,终归顺于元,心情经历非常复杂。这就是作者创作这首小令的心境背景。

  这首小令运用诗歌创作的传统手法,构成了诗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白朴的这首小令,在情、景之间,正追求着“妙合无垠”的境界。

  此曲选择一个黄昏的城郊作为描绘冬景的具体环境。冷月黄昏,雪山水滨,已是清寒凛冽;淡烟衰草,茅舍孤村,又显寂寥冷落,更有谯门一声寒角,平添一分悲凉,空气中弥漫的是孤寂和无助的忧伤。它与《天净沙·秋》的写法上相近。其一,都是字字写景,全未直接抒发、陈述作者的情感。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意蕴,是在对景物的描述中透露、折射出来的。其二,也都是通过一组自然景物的意象组合,来构成一幅富有特征的画面。另外,这支曲子所表现的情感,也不是一时一地有特定具体内容的情感,它所传达的,是一种情调,一种意绪,一种内心状态。从时序上说,《天净沙·秋》写了落日残霞,而这首曲子写的是落日已经隐没山后,新月已经现于天际。从“秋”到“冬”,从“情”到“景”,都是从寥落、凄清进一步发展为悲凉和无望的孤寂。人们或许可以把《天净沙》四首,不仅理解为对季节更替的描绘,而且进一步理解为对情感和人生体验,从欢快而明净到寥落、孤寂之间的发展。这样,这四支曲子所构成的便是内部情感联系的整体了。

白朴

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猜你喜欢

决意归耕景最佳,还珠门外足生涯。

数椽卜筑欣成趣,一水流通不用车。

负郭有田宜{左禾右罢}稏,绕城何处不荷花。

柴门半掩谁来往,幸有邻僧可觅茶。

()

菌阁芝楼杳霭中,霞开深见玉皇宫。
紫阳天上神仙客,称在人间立世功。

()

雨滴大梧叶,风转孤蓬窠,秋色固凄怆,二物感人多。

日月行黄道,倏过如飞梭,大计百年间,贵贱俱销磨。

东家及西舍,更代哭与歌。

若无杯中物,如此摇落何!

()

飞机轰炸名城堕,将士欢呼百姓愁。

虏马临江却沉寂,天朝不战示怀柔。

()

帝闲万马皆天宠,一一尽是真龙种。欲知志气吞万里,骏意向人耳双竦。

翰林下直出玉堂,狨鞍宝辔声琅琅。传呼一声惊里闬,新向庭中赐骕骦。

明年乞得东南守,画舸西河卧载酒。免令此马老江山,故用赠君良独厚。

怜君从来家苦贫,坐冷儒士喜意新。自书券字甚雄伟,作书远报江河人。

翰林好士裴丞相,知君亦负玉堂望。愿君宝此。

()

法烛儿,任来*。无我无人,烟消火灭。专修个、忍辱神仙,肯是非分别。无嗔怒,无喜悦。拍拍塞塞,满怀冰雪。自然得,心地清凉,怎教

()

离情不奈子规啼,更那堪困人天气。红玉软,绿云低。春昼迟迟,东风恨两眉系。

【风入松】玉勾闲控绣帘垂,半掩朱扉。宝鉴鸾台尽尘昧,凤凰箫谁品谁吹?绣塌空闲枕犀,篆烟消香冷金猊。

【不拜门】冷清清寂寞在香闺,闷恹恹潇洒在罗帏。画苔墙划短金鈚,尚未得回归。

【阿那胡】常记得当时那况味,堪咏堪题。取次钗分瓶坠,上心来伤悲。

【胡十八】往常时星月底,雨云期。到如今成间阔,受孤栖,奈何楚岫冷烟迷?当初时想伊,为伊,消玉体减香肌。

【步步娇】忆盼了萧郎无归计,闷把牙儿抵。空叹息,蓦听得中门外玉骢嘶。转疑惑,却原来是鸟啼得琅玕碎。

【离带歇拍煞】急煎煎愁滴相思泪,意悬悬慵拥鲛绡被。揽衣儿倦起,恨绵绵,情脉脉,人千里。非是俺,贪春睡,勉强将鸳鸯枕欹。薄幸可憎才,只怕相逢在梦儿里。

()

芳友幽栖九畹阴,花柔叶劲怯深寻。

谢家毓取阶庭秀,屈子纫归泽国吟。

百奔混林尊异种,一清传世绝同心。

身悝风露甘修洁,谁托斯馨欲援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