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云端想京县,帝乡如可见。天涯望越台,海路几悠哉。

六月飞鹏去,三年瑞雉来。境遥铜柱出,山险石门开。

自我违瀍洛,瞻途屡挥霍。朝朝寒露多,夜夜征衣薄。

白简承朝宪,朱方抚夷落。既弘天覆广,且谕皇恩博。

皇恩溢外区,憬俗咏来苏。声朔臣天子,坛场拜老夫。

绛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返旆收龙虎,空营集鸟乌。

日落澄氛霭,凭高视襟带。东瓯抗於越,南斗临吴会。

春色绕边陲,飞花出荒外。卉服纷如积,长川思游客。

风生丹桂晚,云起苍梧夕。去舳舣清江,归轩趋紫陌。

衣裳会百蛮,琛赆委重关。不学金刀使,空持宝剑还。

()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猜你喜欢

销断琼楼与赤城,求浆只合问云英。呼来小字珠无价,听到新歌月有声。

细搦丰肌容瘦削,偶装憨态越聪明。寒宵称意熏炉畔,笑看双烟一气生。

()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凌厉心犹壮,沈绵气已孱。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

()

我亦知吾生有涯,长将病骨抵风沙。

天寒短日仍为客,酒暖长亭未是家。

又若征夫催去去,更甘飞雨故斜斜。

旧闻行路令人老,便恐霜毛一半加。

()

小阮能随大阮游,收身连理洞藏脩。川翁巨眼同观海,家学湖西第一流。

百尺竿头今进步,新诗题箑记春秋。

()

历历秋旻隐翠屏,高轩何处隔江城。山斋寂寞天涵影,谷口清泠涧有声。

听雨悬灯蛩自语,看云倚槛句还成。不嫌地僻回车马,肝鬲拚为信宿倾。

()

江南江北纸钱飞,处处人家拜冢时。

杜宇不禁寒食雨,五更啼血上花枝。

()

海上何年抟猛气,人间不解有雄禽。短墙却碍冲霄翮,万里空馀搏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