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水仙子·咏江南。元代。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两岸人家彩绘的屋檐相连,画梁相接。江面上荷花丛生秋光恬淡,看沙鸥正在江面上一次次飞舞盘旋,家家珠帘里飘出香风。美丽的船只好像从天边驶来,酒家的旗帜迎风招展。真让人喜爱啊,江南!
“一江烟水”句:意思是说阳光照耀江水,腾起了薄薄的烟雾。烟水:江南水气蒸腾有如烟雾。晴岚:岚是山林中的雾气,晴天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故称晴岚(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画檐:绘有花纹、图案的屋檐。
芰(jì)荷:芰是菱的古称。芰荷指菱叶与荷叶。
“卷香风”句:“即十里香风卷珠帘。”化用杜牧《赠别》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飐(zhǎn):风吹物使之颤动
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
作者生长在北国,此次来到江南,当地的种种风物人情自然让他大开眼界。看着从天边驶来的小舟,让心情随着风中的酒旗一同舒展,摇摆、这时候,作者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畅快和惬意,因而写下了这首散曲。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两句采用对偶的写法,从大处落笔,先描写江上之景,雾霭弥漫,烟云缭绕,再写两岸人家,鳞次栉比,画梁相接,正合乎水仙子的曲牌作法。首句画出一幅天然美景,江面经晴日照射,氤氲荡漾,更显出烟水迷茫之致。次句“两岸人家接画檐”写出了江南地区人口稠密和繁华富庶的特点。
接着作者又把注意力放到自然景物,“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的“淡”用得好,把温柔水乡的浓郁春光冲淡了,彷佛有抿去嚣扰的意味,更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摇曳之姿。“看沙鸥舞再三”写得是作者张养浩本人闲洒自适得怡然之味。
“卷香风十里珠帘”暗示了其所在的温柔乡之香艳、富丽,和前面的画檐人家相呼应。“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相对,也是水仙子的惯例。而这两句不仅是字面相对,所描述的情景也恰成对应,一方频频召唤,一方倦旅来投。最后一句由客观观察转回主观感受,“爱杀江南”总结心得,既突显主旨,又充分表达了情感。
这首小令在艺术的处理上,能够把远近的景物交错来写,富有变化,江南各种富有特色的景观足以激发起令人心想神往的印象。
这首《水仙子》中最繁华富丽的句子是“两岸人家接画檐”。
该曲中运用了“一”“两”“再三”“十”等数词,集中表现了江南风物明丽隽美的特点。由于选择的数词不同,富于变化,增强了生动活泼的情韵。五句写景由远而近,从大到小,写家人、荷塘、水禽,第六句写远方的船,第七句又村落酒店酒旗,极富条理性和层次感,表达了欢快的格调。
明主巡方切,贤臣补衮殷。睿谟崇帝舜,折槛有朱云。
远猎威胡虏,虔禋报祖勋。荒寒边徼外,深念圣躬勤。
秋感 其三。清代。戴亨。 明主巡方切,贤臣补衮殷。睿谟崇帝舜,折槛有朱云。远猎威胡虏,虔禋报祖勋。荒寒边徼外,深念圣躬勤。
混沌凿开知几岁,洪荒莫考传承裔。但闻前史载三皇,伏羲神农及黄帝。
三皇之后五帝传,少昊颛顼高辛继。唐尧虞舜又继之,天下于斯为盛际。
历代诗 其一 三皇五帝。宋代。杨简。 混沌凿开知几岁,洪荒莫考传承裔。但闻前史载三皇,伏羲神农及黄帝。三皇之后五帝传,少昊颛顼高辛继。唐尧虞舜又继之,天下于斯为盛际。
绿阴清昼。两茸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
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一井金 其一。宋代。李鼐。 绿阴清昼。两茸茸、梅子黄时候。华堂金兽。香润炉烟透。舞燕回轻袖。歌凤翻新奏。院静人稀,永日迟迟花漏。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
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
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
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九日独酌三首。宋代。苏辙。 故国忘归懒问人,新居斫竹旋开门。菊生墙下不知节,酒滴床头初满樽。涨水骤来真有浪,浮云卷去自无根。凡心漫作颍滨传,留与他年好事孙。
中都衣完地,振羽良独难。
美材副时须,步武随鵷鸾。
平生根柢学,万卷胸中蟠。
清规照冰玉,健笔翻波澜。
宦游聊复尔,荣利不可干。
去去展壮图,士友拭目看。
送李左藏三首。宋代。袁燮。 中都衣完地,振羽良独难。美材副时须,步武随鵷鸾。平生根柢学,万卷胸中蟠。清规照冰玉,健笔翻波澜。宦游聊复尔,荣利不可干。去去展壮图,士友拭目看。
海天亭上坐焚香,静爱山中寒日长。石罅云芽含宿雨,波心树影弄残阳。
九霄月散九峰剩,一夜泉生一寸强。却漫有台名点易,误教游客问行藏。
夕坐观泉月上始还。明代。邵宝。 海天亭上坐焚香,静爱山中寒日长。石罅云芽含宿雨,波心树影弄残阳。九霄月散九峰剩,一夜泉生一寸强。却漫有台名点易,误教游客问行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