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汤沐三千赋,楼台十二重。银炉称贵幸,玉辇盛过逢。

嫔则留中馈,娥辉没下舂。平阳百岁后,歌舞为谁容。

宾卫俨相依,横门启曙扉。灵阴蟾兔缺,仙影凤凰飞。

一水秋难渡,三泉夜不归。况临青女节,瑶草更前哀。

()

李乂

(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旧唐书作本名尚真。此从新唐书)赵州房子人(今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年,年六十八岁。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乂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又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廌青山堂邻涧阿,应门白沙连碧莎。乱山寒食落花路,返照风磴樵人歌。

古意萧然未泯灭,春华好在毋蹉跎。郤超远趣不易得,寂寂剡溪今若何。

()

柳暗汀洲,最春深处,小宴初开。似泛宅浮家,水平风软,咫尺蓬莱。

更劝君、吸尽紫霞杯。醉看鸾凤徘徊。正洞里桃花,盈盈一笑,依旧怜才。

()

楼外青山半夕阳,寒鸦翻墨点林霜。平沙细草三千里,一笛西风人断肠。

()

春到江南,凭君报道春无价。一枝横挂。宜淡宜浓画。

玉魄冰魂,总胜凡花也。真潇洒。暗香浮夜。淡月疏篱下。

()

落叶寒蝉小巷深,枯藤斜日半墙阴。

读书稚子当轩坐,为客衰翁倚杖吟。

沧海未知终老计,白头难忘故园心。

弊裘零落余双袖,清泪年来似不禁。

()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

密雨垂丝,细细晚风,约尽浮萍池水。

乍一霎黄昏,小门深闭。

作弄新凉天气。

怕早有井梧飘阶砌。

正楚筠,簟冷香篝,简点旧时鸳被。

无计。

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

翠蛾别久,远信莫致。

纵有梦魂能记。

寻不到,长安三千里。

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

()

御史台郎书上考,彩衣归慰日相亲。风烟驿路江天晓,灯火船窗雪夜春。

幕府十年心似水,京华三月马如尘。此时应有寻君处,日到松厅莫厌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