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

译文

舞师喜洋洋,左手握笙簧,右手招我奏“由房”。心里乐又爽!

舞师乐陶陶,左手摇羽毛,右手招我奏“由敖”。快乐真不少!

注释

君子:指舞师。阳阳:洋洋得意。

簧:古乐器名,竹制,似笙而大。

我:舞师(君子)的同事。由房:为一种房中乐。毛传:“由,用也。国君有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一说由房即游放。

只且(音居):语助词。

陶陶:和乐舒畅貌。

翿(音道):歌舞所用道具,用五彩野鸡羽毛做成,扇形。

由敖:当为舞曲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郑笺:“右手招我,欲使我从于燕舞之位。”朱熹《诗集传》:“骜,舞位也。”

君子阳阳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题旨,历来争论不一。《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是写征夫归家与妻子自乐,据诗中“房”字为说。现代学者余冠英认为,此诗是描写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场面。

  按余冠英的说法,这是一首描写歌舞晚会场面的小诗,只有欢乐而已,没有多深的政治意义。

  在一个贵族欢宴的场合,有一个身份高贵的青年男子,在中央为大家起舞助兴。只见他一幅少年得志、得意洋洋之态,边舞蹈边吹奏笙竽之类乐器,人们欢呼雷动。他得意之际,便左手执定乐器,右手来招呼诗人与他协奏《由房》之乐。受这种氛感染,人人都能感到无比欢欣快乐。接着写这位男子狂欢之余,放下乐器,开始跳起舞来,其乐陶陶,令人陶醉。他左手执定羽旄,右手招诗人与他共舞《由敖》之曲。场面欢畅淋漓。

  诗共二章,摄取了两组歌舞的画面,一是奏“由房”、一是舞“由敖”。“由房”可能是“由庚”、“由仪”一类的笙乐,属房中之乐。胡承珙《毛诗后笺》:“由房者,房中,对庙朝言之。人君燕息时所奏之乐,非庙朝之乐,故曰房中。”而“由敖”可能即骜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敖,疑当读为骜夏之骜,《周官·钟师》:奏九夏,其九为骜夏。”今天已不知两舞曲的内容,但从君子(舞师)“阳阳”、“陶陶”等神情上看,当是两支欢快的舞乐。“其乐只且”恰恰说明其乐之甚。“只”,韩诗作“旨”;《诗三家义集疏》:“旨本训美,乐旨,犹言乐之美者,意为乐甚。”

  诗的格调流美。所演奏的是房中宴乐,乐曲比较轻快,而演奏者本人也自得其乐,《程子遗书):“阳阳,自得。陶陶,自乐之状。皆不任忧责,全身自乐而已。”想见舞师与乐工是乐在其中。诗人为乐工,故诗中“我”在描写歌舞场面时也就比较轻快这与《王风》其他篇章那种苍凉的风格迥然不同。

  如果按朱熹的解释,此诗写夫妻歌舞为乐。丈夫邀请妻子一起跳舞,由妻子唱出来,表现了他们自得自乐、欢畅无比的情绪。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写夫妻恩爱、歌舞自娱的情形并不多,多的是征夫愁弃妇怨。因为这样做,至少要这样一些前提:两个人情深意笃,有较高的修养和情趣,以及拥有较多的闲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夫妻,大字不识的衣夫,恐怕难以歌舞自娱。由此可以推断,此诗的主人公大概应是殷实人家,或是已经衰落了的世家子弟。这也容易让人想到,闲暇是人们自娱自乐、吟诗作画、游山玩水的重要前提。整日为生计而忙碌的人,不会有此雅兴。

猜你喜欢

乌髭四皓应无术,沉醉三闾岂有方。

将此衰残斋戒里,郡人应笑使君狂。

()

鲛绡数尺卷烟雾,谁剪琼瑶贴轻素。

湘灵夜弹五十弦,博罗小凤来翩翩。

翡翠旌幡矗空影,珠衱生辉夜光炯。

澄凝古月冰潭冷,紫凰叫断眠龙醒。

()

云物瞻闽峤,风声望海滨。如何一年内,顿得见斯人。

()

早题淡墨魁多士,晚著青衫事护军。方见叔孙来议礼,已传子夏去修文。

先朝缫藉为圭璧,近世摧残用斧斤。回首冶城棋饮地,雁悽蝉咽不堪闻。

()

温饱从来与道违,书生只合卧牛衣。

老狐五百生前错,孤鹤三千岁後归。

舌自生肥胜玉食,腰常忘带况金围。

一官彭泽曾何有,元亮还家悔昨非。

()

旧痕重认弓弯细,心心早随相印。绮陌归来,闲阶过处,踏碎花茵红衬。

留将一寸。共软意柔情,莫教销尽。悄步追踪,怪他偏引少年俊。

余香低嗅宛在,怅姗姗去也,还想风韵。响屧廊边,寻芳径畔,浅浅深深泥润。

莓苔贴稳。似落瓣秋莲,茁芽春笋。底样偷量,更猜应瘦损。

()

秋坐无所适,牛峰期峻攀。携手相鱼贯,极力凌孱颜。

东来望城郭,北指郁江关。凉风振木末,叶飘巾屦间。

俯见行旅人,役役往复还。如我二三子,逍遥意自閒。

其中有达德,高谊薄云山。

()

云引踏青客,寻山西出城。

始知图画上,今日有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