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阳春曲·笔头风月时时过。元代。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
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
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
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这首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姚燧一生有着历居显要、高官厚禄的生活经历。但宦海沉浮,他也体验过仕途风波的变幻莫测。诗人面对元代社会上层内部倾轧的现实,慨叹之中创作此篇。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
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
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
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
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赠别河南李功曹(宏辞登科拜官)。唐代。韦应物。 耿耿抱私戚,寥寥独掩扉。临觞自不饮,况与故人违。故人方琢磨,瑰朗代所稀。宪礼更右职,文翰洒天机。聿来自东山,群彦仰馀辉。谈笑取高第,绾绶即言归。洛都游燕地,千里及芳菲。今朝章台别,杨柳亦依依。云霞未改色,山川犹夕晖。忽复不相见,心思乱霏霏。
东风吹我出城闉,邂逅相逢得可人。
踏雨先从沙路稳,怯寒更觉酒壶亲。
江山有意如违俗,桃李无心亦处春。
便可名为锦绣谷,匡庐东望隔烟尘。
二十九日游桃李村分韵得春字。宋代。李壁。 东风吹我出城闉,邂逅相逢得可人。踏雨先从沙路稳,怯寒更觉酒壶亲。江山有意如违俗,桃李无心亦处春。便可名为锦绣谷,匡庐东望隔烟尘。
一脉苏湖阐四科,俊髦从此诵菁莪。先生岂可栋梁负,山斗其如瞻恋何。
柳折邮亭青蔟骑,桃临流水锦生波。春光念念长江远,无恨离情听棹歌。
赠石泉吴郡博归隐。明代。区元晋。 一脉苏湖阐四科,俊髦从此诵菁莪。先生岂可栋梁负,山斗其如瞻恋何。柳折邮亭青蔟骑,桃临流水锦生波。春光念念长江远,无恨离情听棹歌。
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花。
暂延人意惬,久坐客心赊。剥啄无妨静,深山讵有差。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其三 四婵娟堂。明代。刘珏。 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花。暂延人意惬,久坐客心赊。剥啄无妨静,深山讵有差。
推弦拂柱,歌我浩曲。
浩曲未歌,肠中踯躅。
青青前溪,可鉴光仪。
他心自喜,我心自悲。
河中有船,不载客还。
尊中有酒,不令客欢。
栖栖何者,归以为期。
絺衣生虱,鞋袜多泥。
世人结交,安得常好。
他乡寄食,安得常饱。
主人良贤,客兴愁叹。
报恩虽易,受恩实难。
野鸡喔喔,夜长不晓。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
士贫者贱,客久者贫。
不如归去,可以葆真。
短歌行。明代。沈野。 推弦拂柱,歌我浩曲。浩曲未歌,肠中踯躅。青青前溪,可鉴光仪。他心自喜,我心自悲。河中有船,不载客还。尊中有酒,不令客欢。栖栖何者,归以为期。絺衣生虱,鞋袜多泥。世人结交,安得常好。他乡寄食,安得常饱。主人良贤,客兴愁叹。报恩虽易,受恩实难。野鸡喔喔,夜长不晓。披衣庭除,月没树杪。士贫者贱,客久者贫。不如归去,可以葆真。
悟彻浮生一转篷,养花种竹舍西东。逍遥公得长生诀,到底神仙风致同。
续前韵再寄循良先生四首 其一。清代。孙思敬。 悟彻浮生一转篷,养花种竹舍西东。逍遥公得长生诀,到底神仙风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