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

译文

情人愁锁眉黛,泪洗脂粉。门掩着,两人相对,千言万语归于无言,默默出神。那秋夜,格外静。只听得秋叶坠地之声,寒蝉凄厉之泣,遂把愁人从默默出神之中惊醒。满天乱雨潇潇,更撩起无穷的离愁的别绪。她无心再整晚妆,如云的乌发蓬蓬松松也已插不住金钗;痴呆地不能成眠,眼睁睁注视着“窗影烛光摇”,随着摇曳的烛光,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在升腾。雨渐停风渐住,只剩残雨敲竹,院内时有流萤在夜空中闪动,秋夜越是清冷,那相思的愁火越是残酷地折磨着人;“两地魂销”,人分两地相思不见,对此寂寞黯然失魂。

心上人已离她远去,欲探寻离人的消息只能去道路旁、花荫下,去仔细辨听来往奔走的骑马人中,有没有自己熟悉的骏马的嘶鸣。也曾想过亲自登上高大的朱门去与心上人相会,但可叹因心上人而容貌憔悴的她,却又羞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旧年的燕巢里也会飞进新燕,远去的薄幸人是否又觅新欢?垂柳有意流水无情,不见那千丝万缕的柳丝轻柔地吻着桥下那匆匆流去的水波!但见满眼飘自京都的飞尘,被东风卷裹着从早到晚地吹弄着带有露水的薄命桃花。

注释

愁横浅黛:眉宇间充满了忧愁。黛,青黑色的画眉颜料。代指女子的眉毛。

红铅:指脸上的脂粉。“红”谓胭脂,“铅”指白粉。

门掩秋宵:即“秋宵掩门”的倒装。

坠叶:地上的落叶。离思:离别的愁思。

寒螿(jiāng):即寒蝉。螿:似蝉而小,赤青色,鸣声凄切。王充《论衡》:“寒螿啼,感阴气也。”

潇潇:风雨声。

凤钗:凤形的发钗。云鬓:如云的鬓发,鬓发的美称。

暗竹敲凉:秋夜竹枝在冷风中摇摆相撞。着是化用唐郑谷《池上》诗:“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

疏萤照晚:稀稀疏疏的几个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出亮光。这是用杜甫《倦夜》诗:“暗飞萤自照。”

魂消:即销魂,极度悲伤愁苦的样子。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迢迢:遥远的样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鸣镳(biāo):马口勒上的响铃声。

拟:打算。朱户:红漆的门窗。“叹因郎”二句:可叹她因思念情郎而瘦损,又因为容颜憔悴,而怕见情郎的到来。这是化用元稹《会真记》中莺莺与张生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

旧巢新燕:语本晏殊《连理枝》词:“送旧巢归燕拂高帘,见梧桐叶坠。”

河桥:值汴京城里汴河上的市桥。

京尘:语本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作缁。”这里指汴京的尘土。

竟日:整日,整天。露桃:带露的桃花。唐顾况《瑶草春歌》:“露桃秾李自成蹊。”又,杜牧《题桃花夫人庙》诗:“细腰宫里露桃新。”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创作背景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在汴京求官,接到昔日相好的一位女子从外地寄来的信,因而回忆起当初分手时的情景,引发思念之情所作。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劈头一个“记”字,起笔便突出了词人记忆常新之深情,从而领出临行前与情人话别的那番情景。头两句先为人物写容:黛石淡扫的蛾眉愁锁、莹莹泪水冲洗着面颊上的红粉;“门掩秋宵”是说秋夜深沉,闺门已经掩上,女主人公要休息了。

  “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三句写连窗外轻轻的坠叶声也使充满离别情思的女主人忽然而惊;“寒螿夜泣”中寒蝉凄切入耳,像断肠人的啜泣声;更别说那卷地而起的秋风夹着潇潇乱雨,尤其无情,点点滴滴就如同浇在她心中。

  “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凤钗半脱去鬓,窗影烛光摇。鬓边凤钗已半脱,则情人临歧抱泣之状可以想见。烛光摇动窗影,也刺激着词人锐感的心灵。古诗词中,剪烛西窗乃团圆之传统象征。可是眼前这窗影烛光,却成为远别长离的见证,此情此景,叫人如何忘得了。

  “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歇拍这三句,将词境从深沉的回忆之中轻轻收回现。此时,正夜色沉沉,凉风敲竹铿然有声,一点流萤划破夜色。静极暗极之夜。正是凄寂之极,深重之极的词人之心。多情锐感的词人,遥想远方之情人,此时此刻必正是相思入骨,两人异地,一样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中“迢迢。”换头短韵二字,而意境遥深。它紧承“两地魂消”而来,又引起下边的音信相问,遂将歇拍之想象化为具体,把两地相思情景融为一境。“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两地相思既深,自会音书相问。不知情人音书如何,却只好时时来到小径里、花阴下,辨认门外过路的马嘶声。底,宋人口语,犹言里。马嘶不言听而言认,即辨认声音。以视觉之字代听觉,妙。

  “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也想到朱门边去候望,可是又自伤憔悴,怕被郎招。这分明是怨其不归的气话。怨之至极,正见得相思之入骨。此二句借用元稹《会真记》里莺莺诗“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怨然女子口吻。这是矛盾、真实而又复杂的心情,词人把它生动地刻划出来。

  “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又从女子一面写回自己一面。此二句暗用韩偓《香奁集·春昼》诗:“藤垂戟户,柳拂河桥。帘幕燕子,池塘伯劳。”旧巢更来新燕,杨柳又拂河桥,则从彼秋宵至此春天,别离久矣。显然此词之借用韩诗,是融摄其整个诗意,非一般挦扯古人辞句者可比。

  “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上句显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下句,暗用李义山《嘲桃》诗:“无赖夭桃面,平明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原来,结笔二句是向女子报以衷情:京华风尘满目,夭桃秾李成天招展,但我心有专属,终不为京尘所染,且不为夭桃所动也。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猜你喜欢

心难度。归来苦忆孤山鹤。于今飞去,别家楼阁。

轻舟不系仍飘泊。江天万里风尘恶。残宵梦里,钱唐潮落。

()

垂老行歌独隐沦,索居长是念离群。也知月色秋来好,只怪鸡声夜不闻。

满鬓风沙时暧暧,侧身天地思纷纷。故人相望隔秋水,几度凭高对暮云。

()

苍翠擎天江上山,淙琤泻玉亭前水。

邂逅相逢坐上人,倾盖论心何俊伟。

凉风飒飒来几筵,似与清谈相表裹。

程瞿轩轩古遗义,悯我羁穷见辞气。

以为此时无一杯,直恐江山解相鄙。

旋呼奴僮涤铛勺,豆肉盘蔬随所峙。

三杯五杯复七杯,清兴悠悠殊未已。

复向行舟寻果饵,鲜薨拟欲求诸市。

丰肴佳馔来使庖,臣□长鱐间珍脆弱。

逡巡长呵下云际,传以报谒迂千骑。

薄闻江浒清饮欢,归去琼浆遽来赐。

大哉何公古循吏,易俗移风有深致。

人之所背公所趋,正以敦薄醇醨为已事。

连英二城接疆理,旧续新庸满人耳。

道涂赓载尽欢谣,冠佩清言有余美。

()

萧瑟江梅堕晚风,桃花红尽杏花红。家山不见空回首,一片春愁细雨中。

()

王气偏三辅,山灵迟上卿。涌泉分左右,迭石起峥嵘。

洛画龟犹负,河源鉴自清。君恩仍未报,不敢濯尘缨!

()

小廊茶熟已无烟,折取寒花瘦可怜。寂寂柴门秋水阔,乱鸦揉碎夕阳天。

()

南山多白云,中有幽人庐。稽古志高尚,治生遂閒居。

晨耕陇上田,夕咏窗间书。筋力岂不疲,性情聊自舒。

嘉苗雨露深,蠹简尘埃馀。耒耜慕伊稷,弦琴诵唐虞。

鸟鸣布谷晚,萤聚下帷初。播殖乃有穫,研覃谅非迂。

三冬编屡绝,卒岁瓶可储。乐哉耦耕人,允矣君子儒。

()

壮发飒衰素,故山郁嵯峨。乡书千里发,客泪一时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