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留不得

谒金门·留不得

留不得,留得也应无益。白纻春衫如雪色,扬州初去日。

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却羡彩鸳三十六,孤鸾还一只。

()

译文

不能留下,留下来也是没有什么好处。刚刚离开扬州踏上功名之路时,身着一袭白衣如雪色。

为了前程轻看了离别之事,甘愿丢弃这份情感,江上乘船鼓满风帆疾驶而去,毫不留恋。到头来还是得羡慕人家彩鸳一双双一对对,我却仍然是孤苦一身。

注释

谒金门,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词谱》以韦庄词为正体。仄韵,四十五字,上片二十一字,下片二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杨花落”、“出塞”、“东风吹酒面”、“醉花春”、“春早湖山”等。

白纻(zhù)春衫: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白纻:即白苎,白色的苎麻。

扬州:今属江苏省。

抛掷:丢弃;弃置。

疾:风的速度很快。

三十六:约计之词,极言其多。

孤鸾:孤单的鸾鸟。比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

  这是代闺人抒写离情别怨的词。在浮艳成风的花间派词苑里,赋别多的是缠绵悱恻之作,此首却别开生面。“留不得”,一起何其突兀,却是干净利落,绝无吞吞吐吐、欲说还休之态。欲留而不得,犹见留恋之情,而次句“留得也应无益”,却是决绝之辞,怨之深溢于言表。陡起急转,一下子就把感情的浪涛激至最高点;妙在绝非一泻无余,而是恰如巨闸截波,以高位取势。顿起之后,继以缓承,行文摇曳生姿。“白纻”两句,回叙行者初去扬州之日,江头送别,突出印象之一。记去扬州时之衣服,颇见潇洒豪迈之风度。白纻春衫,莹洁如雪,举服饰之潇洒飘逸,其人之风神如玉可知。印象如此鲜明,标志着对行者之犹存眷恋,就意脉言,暗承“留不得”。“轻别离”三句,回叙伤痛送别时突出印象之二。风帆满鼓,行者恨不得舟行如飞;看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有这样的繁华去处在招手,行者就视别离如等闲,视抛掷如儿戏,薄情面目,昭然若揭,就意脉言,暗承“留得也应无益”。结尾两句,写的是别后的内心独白。古乐府《鸡鸣高树巅》:“舍后有方池,池中双鸳鸯。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词句中之“彩鸯三十六”,盖指三十六对。一方面,羡鸳鸯之双栖双宿,一方面,伤自身之有如孤鸾。这里,既寄寓对幸福之仍抱憧憬,也透露对行者怨念之深。怨之深与爱之切,相反相成,与开端仍一脉相承。此词一起一结,在写法上,前者是直诉胸臆,斩钉截铁;后者是托诸物象,言外见意。一气斡旋,两般笔墨。

  诗人告别扬州的时候是果断的,“满帆风疾”正说明无所留恋。但结尾二句词意顿转,以孤鸾自喻,描绘孤寂的心境,暗含对轻易离别的后悔之意。原来前面说得那样轻松,不过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沉郁之情。

  孙光宪词之见于《花间集》和《尊前集》者有八十四首,数量之多,在花间派词人中居首位。就其艺术表现,孙词特色主要体现在气骨的精健爽朗上。就此阕论,一开端就是顶点的抒情手法,一气贯注的通体结构,确是以峭劲取胜。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孙词,“气骨甚遒,措语亦多警炼”,可谓鞭辟入里。

  《谒金门》词调的过片,《花间集》中,韦庄、薛昭蕴、牛希济诸作,皆为两个六言句。孙光宪此阕则改为两个三言句和一个六言句。三言句“轻别离、甘抛掷”作对偶句式,揭示行者的薄情心魂,倍见生色。明杨慎《词品》云:“词人语意所到,间有参差,或两句作一句,或一句作两句,惟妙于歌者上下纵横取协。”征之唐五代词情况,斯言得之。后代论词律者往往标举一调多体,其递嬗之迹,于此也可略窥一二。

孙光宪

孙光宪(901-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属鸡,出生在陵州贵平(今属四川省仁寿县东北的向家乡贵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荆南节度副使、朝议郎、检校秘书少监,试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太祖乾德六年卒。《宋史》卷四八三、《十国春秋》卷一○二有传。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著有《北梦琐言》、《荆台集》、《橘斋集》等,仅《北梦琐言》传世。词存八十四首,风格与“花间”的浮艳、绮靡有所不同。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

猜你喜欢

独好中林隐,因家清渭川。园开溪尽处,山合水西边。

曲艺明时弃,长歌稚子传。已深疏旷志,不是欲游仙。

()

閒。游遍仙山海外天。逍遥处,何必问芝田。

()

闲云一片在尧天,乞得归栖岂易然。

肉食半生空白发,且餐湘菊荐寒泉。

()

雨湿晴烘乃破悭,时闻旖旎度檐间。

不知失笑缘何事,每对薰风自赭颜。

()

骊珠一颗千仞渊,渔翁探得遭骊眠。

一朝吹堕千万颗,恐是蛟骊卧半天。

骈花俪叶妙天下,文赋直追古班马。

手抉河汉裂锦章,写在诗歌轧骚雅。

大篇赤手捕长蛇,不须控勒骑生騧。

短篇任意起忽伏,苍江浩浩涛中槎。

文章妙手压场屋,到底亡羊还得鹿。

庐陵方买载月舟,清淡又展朝天轴。

军将打门书一封,呼起醉梦为醒忪。

只怕至宝不肯留山中,雷霆风雨取去还蛟龙。

()

东风吹絮无寻处。等闲又挂江南树。飞絮自年年。高楼人未还。

欲呼飞絮语。莫倩风吹去。吹去可怜伊。飘零无尽期。

()

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

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

()

綵丝百缕纫为佩,艾叶千窠结作人。散诞何妨儿女戏,漂流不觉岁时新。

清歌尚记书裙带,旧恨安能吊放臣。角黍粉团矜节物,一樽聊与寄逡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