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原泣学

邴原泣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

译文一

邴原从小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哭起来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有父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为他感到悲伤,说:“你想要读书吗?”邴原说:“我没有钱支付学费。”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于是邴原就开始读书。只过了一个冬天,就已能背诵《孝经》《论语》。

译文二

邴(bǐng)原是三国魏国人。小时候,他经过学堂,听到清脆响亮的读书声,于是忍不住哭泣。老师说:“小孩子你因为什么哭啊?”他说:“凡是能入学堂学习的人,都有父母。”老师询问他的缘故,邴原说:“我小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一是羡慕他们不是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我心中十分悲伤,所以才哭泣。”老师哀伤了很久,说:“如果你想要学习,不需要付学费。”邴原于是进入学堂学习,最终成为了国家杰出的人才。

译文三

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了什么哭?”邴原回答说:“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哀怜地说:“孩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注释

书舍:书塾。

中心:内心里。

恻然:怜悯,同情。

国士:国家杰出的人才。

就学:开始学习。

何以:为什么。

少孤:年少失去父亲。

就书:上书塾(读书)。

孤:幼年丧失父母。

过:经过。

泣:小声哭。

恻:心中悲伤。

亲:父母。

羡:羡慕。

其:他们,指代书舍里的学生。

得:能够。

中心:内心里

感:伤感。

伤:悲哀。

苟:如果,要是。

愿:仰慕。

书:学习。

徒:白白的,此处指不收费。

资:费用。

遂:就。

卒:终于是。

诵:背诵。

就:靠近,此处指就书,即上学。

凡:凡是。

以:用。

故:原因;缘由。

我们要好学,并且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也应向文中老师学习,无私给予别人求学的帮助,尊重爱学习、有志向的人。

猜你喜欢

江南见梅只是梅,燕山见画殊依依。西垣夜半草堂梦,青子绿阴雏燕飞。

()

六鳌初驾,缥缈蓬阆,移来洲岛。还又是、梅飘冰泮,一夜青阳回海表。渐媚景、傍元宵时候,花底余寒料峭。更喜报、三边晏静,人乐清平宇宙。
画鼓簇队行春早。拥烟花、粉黛缭绕。开洞府、桃源路窈。戟外东风吹岸柳。正翠霭、映星桥月榭,十里红莲绽了。庆万家、珠帘半卷,绰约歌裙舞袖。
重锦绣幄围香,阖凤管鸾丝环奏。望非烟非雾,春在壶天易晓。早隐隐、半空星斗。看取收灯后。趁凤书、吹入黄扉,立马金门玉漏。

()

问讯仙翁,殷勤为底,来万山中。想橘边丹井,鹤寻旧约,松间碧洞,鹿养新茸。雾节亭亭,星旓曳曳,导以浮丘双玉童。嬉游处,尽祥烟瑞雨,霁月光风。欢声已与天通。更日夜郴江流向东。定催归有谓,泥香芝检,留行无计,路熟花骢。如侍严凝,密陪清燕,吴水欢然相会逢。年年里,对春如酒好,酒似春浓。

()

双鬓蓬蓬又一新,布衣何处不缁尘。高天下地尽如此,开口伸眉有几人。

客馔夜深烧蕨粉,山垆冬尽剥松鳞。清溪半曲田三亩,只待陶公与结邻。

()

劲节凌冬劲,芳心待岁芳。能令人益寿,非止麝含香。

()

形模狞怪骇儿童,技与黔驴大略同。

葱岭驮顷曾有力,岐阳载鼓竟无功。

效牵尚记随班后,健倒安知卧棘中。

莫信人言君背贵,肉鞍强似锦鞯蒙。

()

百尺澄台对落晖,旧吟花处地都非。重寻十七年前梦,飘尽黄金泪满衣。

()

游子归心切,慈亲望眼空。白云千里意,瘦策倚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