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桂枝香·吹箫人去。宋代。刘辰翁。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形成自己独有的清空疏越之气,对元明词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262年(景定三年)登进士第。因与权臣不合,以母老为由请为濂溪书院山长。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壁上栖鸦粉剥红,萍游无定得风同。
故人妙墨何人识,文豹依依雾雨中。
次韵芸叟文潜体之观音院题名。宋代。晁补之。 壁上栖鸦粉剥红,萍游无定得风同。故人妙墨何人识,文豹依依雾雨中。
乾坤徒羡橘中宽,不道人间各自欢。滚滚缁尘犀角带,盈盈秋水虎胎冠。
希音数慰逃空寂,孤梦虚教绕广寒。南国浮云殊未定,石桥长并晚鸿看。
再和答天游。明代。黄衷。 乾坤徒羡橘中宽,不道人间各自欢。滚滚缁尘犀角带,盈盈秋水虎胎冠。希音数慰逃空寂,孤梦虚教绕广寒。南国浮云殊未定,石桥长并晚鸿看。
别来无信息,归雁入残霞。故国应芳草,连宵梦落花。
吹篪吴市月,垂钓越溪槎。见说佗封地,依然属汉家。
西湖杂兴四首 其四。清代。陈恭尹。 别来无信息,归雁入残霞。故国应芳草,连宵梦落花。吹篪吴市月,垂钓越溪槎。见说佗封地,依然属汉家。
长真兄,刘丘弟。长生长春,法亲同辈。显懒衣、体挂鹿皮,本师教恁地。弟云包,兄丫髻。早悟三觉,一通明义。我愿心、普化群迷,拯内
清心镜 寄谭刘丘三师兄鹿衣。金朝。马钰。 长真兄,刘丘弟。长生长春,法亲同辈。显懒衣、体挂鹿皮,本师教恁地。弟云包,兄丫髻。早悟三觉,一通明义。我愿心、普化群迷,拯内
郝之玺,今已矣。
忆君弃我已三年,一棺裹骨黄泉里。
我欲呼君君不起,惨柏悲松声聃耳。
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
亡者不生,生者必亡。
前后差期,鬼路茫茫。
譬如作客,指此为乡。
客倦归来,晚聚一堂。
君如有约君莫忘,我谨待君蝴蝶床。
郝琰公墓下作。明代。曹臣。 郝之玺,今已矣。忆君弃我已三年,一棺裹骨黄泉里。我欲呼君君不起,惨柏悲松声聃耳。几茎瘦草不成丛,是我频来泪浇死。亡者不生,生者必亡。前后差期,鬼路茫茫。譬如作客,指此为乡。客倦归来,晚聚一堂。君如有约君莫忘,我谨待君蝴蝶床。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
【双调】庆宣和。元代。张养浩。 参议随朝天意可,又受奔波,绰然谁更笑呵呵。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大小清河诸锦波,华鹊山坡,牧童齐唱采莲歌。倒大来快活,倒大来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