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卜算子·感旧。宋代。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四川的人来到江南,会把江南的风光牢牢记在心里。四川和江南的风景有很多相似处,要游览就要及早去。
现在我和去年一起游玩的朋友,又来到了西湖边上。要尽情的饮酒,应好好看看彼此,发现只有我们变老了。
蜀客:词人自称,蜀,四川的简称。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客居江南。
吴山:在杭州。吴,在此泛指今江浙一带。
风流:此指风光景致美妙。同:此指同样被人称道。
藉(jiè):坐卧其上。
莫惜尊前:指尽情饮酒行乐。尊前: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苏轼在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钱塘的途中,创作了此词,寄给在杭州的同僚和诗友陈襄。
词的上片写对杭州的怀念。开端从自身宦游的行踪说起,并倾注了对杭州的怀念之情:“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蜀客”,表明了客籍的身份。“江南”、“吴山”,借指杭州,前者从地理位置说,后者则从山水美景说。“长忆”,是就行役在外而言,一个“好”字则概括了对杭州的总体印象。事实上,词人从熙宁四年(1071年)十一月到杭州通判任开始,就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赞美“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州戏赠莘老》),甚至说“故乡无此好湖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五),他拿起多彩多姿的诗笔,尽情地歌颂和描绘美丽的西湖风光,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之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之一、《有美堂暴雨》等精美的诗篇。因此,词人说他“长忆吴山好”,完全是出于真诚,虽然年近不惑,而不失其赤子之心。他又把吴、蜀作了比较,表达了早归的愿望:“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所说的“归去”是指归杭州或是归故乡(蜀地),叙“自京口还钱塘道中”一语说得很清楚,当然是指眼前要去的目的地。既然“吴蜀风流自古同”,那么归吴(杭州)也就形同归蜀,与上文怀念杭州之意相承。
下片想象归后同游共饮的情景。过片承上“归去”句,展开了与陈襄同游西湖的想象:“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两人坐在西湖边碧绿的草地上,共赏大自然美景,这是富有诗意的赏心乐事。妙在词人不作平平叙写,而是将温馨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想象“迭印”在一起,这就平添了诗的意蕴。两句既表达了友情,又扣住杭州美景来写,与上文“吴山好”、“吴蜀风流”相照应。篇末两句进而想象共饮的情景,要友人在宴会上仔细看一下,怕是自己容颜变得衰老了。这两句扣合着自身行役在外、数月未归的经历,流露出岁月流逝、羁旅劳苦的感慨。出语坦率而略带诙谐,这是真挚的友情一种自然的表露。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独上江城倚夕晖,西风点点雁斜飞。百年已半犹为客,三径将芜苦忆归。
老妇一秋常伏枕,痴雏几度候牵衣。月明忽作还家梦,九曲溪头一扣扉。
梦归。明代。蓝仁。 独上江城倚夕晖,西风点点雁斜飞。百年已半犹为客,三径将芜苦忆归。老妇一秋常伏枕,痴雏几度候牵衣。月明忽作还家梦,九曲溪头一扣扉。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唐代。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只看老屋临流水,不遣彤庭植紫微。早岁是君驰广誉,明年迟我到知非。
怡怡中馈轻车马,亹亹元郎识止归。问我陪邻来岣嵝,岂专岩谷话幽微。
用韵寄于廷玉。明代。庄昶。 只看老屋临流水,不遣彤庭植紫微。早岁是君驰广誉,明年迟我到知非。怡怡中馈轻车马,亹亹元郎识止归。问我陪邻来岣嵝,岂专岩谷话幽微。
致政归来两鬓霜,可堪哭子泪汪汪。钟情政自悲王衍,无嗣真宜悯卜商。
问寝屏帷秋夜永,过庭踪迹雨苔荒。劬劳未报生身德,想在泉台恨更长。
致政□□□□子。宋代。邓林。 致政归来两鬓霜,可堪哭子泪汪汪。钟情政自悲王衍,无嗣真宜悯卜商。问寝屏帷秋夜永,过庭踪迹雨苔荒。劬劳未报生身德,想在泉台恨更长。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
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
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
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
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
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
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
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
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
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
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
啁啾有馀乐,飞舞西陵隈。
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
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感遇二首。唐代。柳宗元。 西陆动凉气,惊乌号北林。栖息岂殊性,集枯安可任。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徒嗟日沈湎,丸鼓骛奇音。东海久摇荡,南风已骎骎。坐使青天暮,小星愁太阴。众情嗜奸利,居货捐千金。危根一以振,齐斧来相寻。揽衣中夜起,感物涕盈襟。微霜众所践,谁念岁寒心。旭日照寒野,鸒斯起蒿莱。啁啾有馀乐,飞舞西陵隈。回风旦夕至,零叶委陈荄。所栖不足恃,鹰隼纵横来。
东华空望碧栏杆,高栋承云赤日寒。不是蒲萄浑难醉,银冰片片水精盘。
燕京四时乐四首 其二。明代。王世贞。 东华空望碧栏杆,高栋承云赤日寒。不是蒲萄浑难醉,银冰片片水精盘。
远水恨微茫,近山露岩壑。是中有佳处,远近理自各。
危亭枕江干,江外群峰泊。森然青玉圭,穿空势如削。
沙湍与松籁,逼耳笙磬作。勿言山宜远,近亦殊不恶。
云烟半有无,月雾带清薄。凝岚与空翠,不受晓雨濯。
是时崖窾藏,秀气森盘礴。方知寸碧岑,信美恐难博。
主人喜宾至,宴豆日参错。况有贤弟兄,超然解禅缚。
拄笏望西山,心境两脱略。想当觞咏时,险语恣嘲谑。
何当游其间,时听穿林雹。
题竞秀亭。宋代。刘才邵。 远水恨微茫,近山露岩壑。是中有佳处,远近理自各。危亭枕江干,江外群峰泊。森然青玉圭,穿空势如削。沙湍与松籁,逼耳笙磬作。勿言山宜远,近亦殊不恶。云烟半有无,月雾带清薄。凝岚与空翠,不受晓雨濯。是时崖窾藏,秀气森盘礴。方知寸碧岑,信美恐难博。主人喜宾至,宴豆日参错。况有贤弟兄,超然解禅缚。拄笏望西山,心境两脱略。想当觞咏时,险语恣嘲谑。何当游其间,时听穿林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