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眠呈梦锡

昼眠呈梦锡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

译文

我是百忙之中的一个闲人,更有高眠可使你诧异吃惊。

春光侵入四肢,胜过频频将美酒畅饮,风儿吹醒我的午梦,梦境飘忽纷乱有如流云。

学生的读书声不妨碍环境幽静,图书满席表明我不忘辛勤。

黄昏时打着呵欠缓步出门,见帘外红花自管自飞落纷纷。

注释

梦锡:姓氏与生平未详,孔平仲有诗称梦锡节推,其官职为节度推官。

可诧(chà)君:可使君诧。

四支:四肢。

浓似酒:像喝醉酒一样手脚绵软。

诸生:集贤院的学生。

弦诵:泛指朗读诗书。

向:临近。

昼眠呈梦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大约是作者经吕公著推荐,初入仕任秘书丞集贤校理之时所作。写在明媚和煦的春天昼眠的生活小事,并将诗送给一位叫郑梦锡的友人,以抒发仕途不如意的情怀。

  这首诗起句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虽然诗人没有进一步交代导致自己闲暇的原因,但他如果身居朝廷要职,是不会如此的。个中隐约透出了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春入四支浓似酒”写昼眠前的感觉。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风吹孤梦乱如云”,是回忆昼眠中的情景。“孤梦”,说明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其实,从作者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以见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

  颈联是叙事。“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他们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朗读书。而作者自有定力,在弦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他是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后,经吕公著推荐才得到这个小官职的,对这个不能尽其才的职位虽有所不满,但仍忠于职守,有时还可忙里偷闲。

  最后两句写作者昼眠后的情景。打个呵欠,伸伸懒腰,掀帘下阶,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花开花落,只能顺应节气,任其自然;人的升降荣辱,亦命中注定,不必强求,应泰然处之。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不算是积极的,但作者也只能如此了。

  这首诗虽是作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但层次分明,言简意深,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是一个忙里偷闲、闹中求静有生活情趣之人,也反映出作者以为屈才的不满情绪。

孔平仲

孔平仲 北宋诗人。字义甫,一作毅父。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人。生卒年不详。治平二年(1065)举进士,曾任秘书丞、集贤校理,又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

猜你喜欢

小桃遮渡柳侵洲。朝来无限春愁。横竹吹残,江边画楼。

沟水东西乱流。锦帆收。倚栏人在,酒帘青处,目送扁舟。

()

恨紫与愁红,飘零西复东。离枝犹带雨,拂树乍惊风。

客去小斋静,鸟啼春榭空。物情有荣落,祗是与人同。

()

一钱亦掷水,三尺只鞭蒲。古有刘邦伯,今称杨大夫。

碑螭生细藓,祠树长高梧。别有麒麟阁,千秋仰画图。

()

有教圣愚无类,非人父子勿传。此乃靖欲反矣,是亦羿有罪焉。

()

窗前堆梧桐,床下鸣络纬。

佳人尺书到,客子中夜喟。

朝来一樽酒,晤语聊自慰。

秋蝇已无声,霜蟹初有味。

当为壮士饮,眦裂须磔?胃。

勿作儿女怀,坐念?萧蛸畏。

山城亦何有,一笑泻肝胃。

泛舟以娱君,鱼鳖多可饩。

纵为十日饮,未遽主人费。

吾侪俱老矣,耿耿知自贵。

宁能傍门户,啼笑杂猩狒。

要将百篇诗,一吐千丈气。

萧条岁行暮,迨此霜雪未。

明朝出城南,遗迹观楚魏。

西风迫吹帽,金菊乱如沸。

愿君勿言归,轻别吾所讳。

()

夜寒吟至晓,独立思冥冥。浪聒风兼水,光摇火似星。

微劳何足叹,大患累曾经。更念行船者,筋骸不暂停。

()

缘城屈曲上层楼,楼外长江日夜流。黄鹤有情终在楚,赤松无路可封留。

诗从崔颢风骚少,笛傍桓伊曲调幽。日暮东风飞鸟散,白云红叶两悠悠。

()

孤踪落落似无情,隐姓渔樵复隐名。千里惊尘伤老眼,一湖止水了残生。

白龙变服浑难识,丹凤宣麻泪欲倾。闻说补锅还有匠,往来夔庆每吞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