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

译文

不必替花儿忧愁她经受风吹雨打,风雨停歇时,也是花儿应当凋落的时候。劝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饮,人生难得如此痛饮。今年花谢了,明年花谢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

趁着有兴致,喝它两三杯。选一处绿水青山美如画的地方,好好地去游览一番吧!只要是身边有酒心中无事,管它有花也好,无花也好,管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就应该痛痛快快畅游。

注释

青杏儿:词牌名,即“摊破南乡子”,又名“似娘儿”、“庆灵椿”,因赵秉文有此词而得名“闲闲令”。双调六十二字,平韵。

风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风雨”的倒装。

休:凋落

瓯(ōu):杯。

追游:追寻景色游赏

教:使、令。

参考资料:

1、王大奇.《中国历代绝妙好词赏析》.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年1月:第218页

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创作背景

  金哀宗即位元年(1224年),赵秉文拜辞礼部尚书乞求致仕,但皇帝不许,留他改任翰林学士,他久在金朝官场,倍受官事、心事之苦,晚年虽位高权重,自己已经是白发老人,年华难再,因而企望脱离樊笼,实现真正的身心无事,故自号“闲闲老人”,写下此词以抒怀。

参考资料:

1、候健 李世凯 史继中.《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第769页

  古代诗词中,以“游春”、“咏春”为主题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内容大多不外乎“伤春”、“怅春”。赵秉文的这首《青杏儿》不与前人雷同,风格清新,语句明白如话,本色天然。

  上片首句:“风雨替花愁”,语句凝炼,一个“替”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关切之情。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娇嫩的花儿必将遭受风雨的摧残。多情的词人不免“替”花儿深深地担忧。“风雨罢,花也应休”,想来当肆虐的狂风暴雨过后,遍地残红,花期也该成为过去了吧。花开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也就在这花飞花谢、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所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如流水,莫负春光啊,这也是“劝君莫惜花前醉”的缘故。词的上片写至此处,词人表达了几许怅惘悲伤之感。

  然而,词人却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笔调轻轻一转,“乘兴两三瓯”,下片意境立刻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莫惜”深化为“乘兴”,揭示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两三盏薄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月,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做人应该“拣溪山好处追游”,得欢愉时且欢愉,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词的结尾表达只要胸襟豁达,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春天永远常在,春光永远无限。

  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又不流于俗白,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旷达的人生情怀。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猜你喜欢

海气烘晴入断霞,半空云影界山斜。

轻罗小扇游蜂畔,只比东风有菊花。

()

杨柳桃花应劫灰,残鸥剩鸭触舷回。鹰毛占断听莺树,马矢平填放鹤台。

北岸奔腾潮又到,南枝零落鬼空哀。争怜柳市高楼上,银烛金盘博局开。

()

漂零唯浊酒,落拓总狂生。彭泽差闻道,高阳横得名。

罢来诗惨淡,卧久兴凄清。日对春湖色,潺湲懒濯缨。

()

王侯作画世无敌,下笔直与造化争神力。生绡一幅写溪山,万叠烟云开霁色。

连峰不断松杉青,石崖喷瀑飞寒冰。山中逸客茅作亭,桃源路入花冥冥。

何处溪山有如此,吴山脚插吴溪水。放船半出芦塘湾,收纶拨棹谁家子。

乃知王侯妙入神,纵意所到皆天真。右丞模糊辋川雪,北苑烂漫江南春。

刘卿平生学岐伯,长向吴山采名药。天子呼来在玉京,橘树间围旧时宅。

我识刘卿恨不早,治我沉痾如电扫。王侯著意作此图,为我殷勤致怀抱。

刘卿重画轻黄金,世人那得知其心。江上秋风吹客襟,高歌一曲溪山吟。

()

石榴有子兆开先,况复来从雨露边。一座惊看无似者,诸公持赠不徒然。

家如王祐多阴德,齿及商瞿未暮年。见说近来兰入梦,试看明月掌珠圆。

()

民困饥寒为盗贼,却从乐处弄干戈。

大都郡邑初轻视,不剪柔桑烦斧柯。

()

百丈孤支入道林,真如不动意难寻。

道人相见非来往,语默全彰亘古今。

近日庐陵亲得价,一时分付老婆心。

()

社近楼台昼已长,丰年颇减簿书忙。

雨催树绿吹箫陌,日射尘红击鞠场。

农事渐兴初浸种,吏衙早退独焚香。

晚来别有欢然处,检教儿书又一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