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文天祥的《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除夜:即除夕,为农历一年中的最后一天。

乾坤:天地间。乾,卦名,天;坤:卦名,地。

堂堂:公然。唐·薛能《春日使府寓怀》诗:“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穷:偏僻的。

屠苏:代指新年,古有农历初一饮屠苏酒的习俗。

挑灯:拨动灯火(古人多用油灯,需要拨动灯芯),点灯。

央:尽,完,结束。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方相氏译注,作者邮箱:1572076419@qq.com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猜你喜欢

绿波如美人,名山似良友。故交萦梦寐,家山别已久。

兹晨觌群皱,若揖若招手。彷佛会面初,合志托侪耦。

或泽如少年,或苍如耆耇。或好如自爱,或奇如独负。

或如望矫足,或如思頫首。或如吟耸肩,或如笑哆口。

或据厂如坐,或连冈如走。或戴树如冠,或垂藤如绶。

貌或庄且严,品或端更厚。质或理而文,气或静以寿。

左右应不暇,仓猝遇惟偶。拟翻志乘名,一一记谁某。

山花知我来,烂漫吐红黝。山鸟知我来,啾啁竞呼雊。

山云知我来,滃郁自纷纠。山灵知我来,万象各开剖。

昌黎赋《南山》,卓荦得未有。我笔弱不振,报之愧琼玖。

层峦影摇江,一别清且浏。俯窥明镜妆,亦不我訾丑。

山川能娱人,有美且兼受。

()

柔金老火苦相鏖,千里骎骎地不毛。

忽遂所祈欣欲舞,举蒙其利润於膏。

昭苏田畯禾千顷,饱满舟人水一篙。

我老发挥无好句,须拈健笔付诗豪。

()

霜风落木千山远。护霜云散晴曦暖。潇洒小旗亭。山花照眼明。
粉妆匀未了。一捻春风小。把酒恨匆匆。深情妩媚中。

()

亭亭风度出尘寰,翠竹高梧集凤鸾。诗思剩传唐制作,家声不堕汉衣冠。

南柯梦断秋风惨,北海樽空夜月寒。正是乡人哀不尽,兽袍乌帽画中看。

()

我明经学统前修,上下千年大义留。更补词臣耑进讲,不虚圣志在春秋。

()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第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去年今日卧燕台,铜鼓中宵隐地雷。

月傍苑楼灯影暗,风传阁道马蹄回。

炎荒万里频回首,羌笛三更谩自哀。

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

()

片玉山中结草堂,门前流水似沧浪。竹阴覆几琴书润,花气薰窗笔砚香。

四海诗名唐李杜,一时文采汉班扬。近闻高士增新传,好纪淮南老更狂。

()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