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出自。金朝。元好问。的。京都元夕。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金哀宗正大二年,即公元1225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他自己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林从龙.元好问和他的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08:23
2、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元好问:大连出版社,1998.03:290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舍舟登陆夜,萧寺冷光多。月皎松图壁,风寒鸟梦柯。
开箱书有债,倚榻睡无魔。藉此消愁绪,晨钟待若何。
天津丙德庵夜坐。清代。李海观。 舍舟登陆夜,萧寺冷光多。月皎松图壁,风寒鸟梦柯。开箱书有债,倚榻睡无魔。藉此消愁绪,晨钟待若何。
自小看花长不足,江边寻得数株红。
黄昏人散东风起,吹落谁家明月中。
寓意(一作荆南陪楚尚书惜落花)。唐代。于鹄。 自小看花长不足,江边寻得数株红。黄昏人散东风起,吹落谁家明月中。
寂寞岁阴穷,苍茫云貌同。鹤毛飘乱雪,车毂转飞蓬。
雁归知向暖,鸟巢解背风。寒沙两岸白,猎火一山红。
愿想悬鹑弊,时嗟陋巷空。
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诗二首 其二。南北朝。庾信。 寂寞岁阴穷,苍茫云貌同。鹤毛飘乱雪,车毂转飞蓬。雁归知向暖,鸟巢解背风。寒沙两岸白,猎火一山红。愿想悬鹑弊,时嗟陋巷空。
从亲客殊乡,所忻尘事屏。兹承有方役,愿言千里骋。
朝辞县北山,午踰虚南岭。湿岚冱浮阴,高日下疏耿。
乱田麦蕃膴,绝壁松秀整。登登箯舆劳,委委萝径永。
异迹辨夔足,独往见僧影。冲襟畼宽旷,玄趣集深静。
丘墓躬汛扫,庭闱念定省。仆夫戒期程,乌啼复予警。
自乾封归省祖垄过大南岭向玉山。元代。王逢。 从亲客殊乡,所忻尘事屏。兹承有方役,愿言千里骋。朝辞县北山,午踰虚南岭。湿岚冱浮阴,高日下疏耿。乱田麦蕃膴,绝壁松秀整。登登箯舆劳,委委萝径永。异迹辨夔足,独往见僧影。冲襟畼宽旷,玄趣集深静。丘墓躬汛扫,庭闱念定省。仆夫戒期程,乌啼复予警。
残雨收还滴,低云去复留。
护雏怜弱燕,唤妇笑鸣鸠。
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
谁知泥没踝,也有客相求?
梅雨。宋代。陆游。 残雨收还滴,低云去复留。护雏怜弱燕,唤妇笑鸣鸠。碓米舂初滑,园蔬摘复抽。谁知泥没踝,也有客相求?
献疏黄金殿,英英志不回。迁官无愧色,治邑有馀才。
点易临溪阁,横琴坐石台。閒情幽赏绝,犹似在蓬莱。
送编修章德懋赴桂阳州临武知县。明代。柯潜。 献疏黄金殿,英英志不回。迁官无愧色,治邑有馀才。点易临溪阁,横琴坐石台。閒情幽赏绝,犹似在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