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看中原形胜,千年王气。雄壮势、隆今昔。

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壮游汗漫,山川绵邈,飘飘吟迹。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

  上片落笔先写黄河浊流波涛滚滚,向东流去,永无休止。从空间上写气势之大,从时间上写其存在之久。二者合璧构成动人心魄的自然景观。气魄宏大,雄浑恣肆,为全词定调。“经天亘地”六句,从黄河的源头昆仑写起,黄河从昆仑发轫,横亘于天地之间,狂飚巨浪,激越澎湃,轰鸣震天,六句写尽黄河声威。以下由写景转入人事,黄河流经中原,哺育中原,使中原旺气长存。黄河的声势象征了元朝的国势。当时正是元朝鼎盛时期,词人由黄河的壮阔而想到国家的强大,情景相融,不仅加深描写的力度,而且也符合特定的政治环境和人物心态。

  下片转向对“过黄河”的描写。黄河的气势,振奋了渡河人的心胸,因此在渡河时神采飞扬,慷慨激越,扣舷高歌,歌声“响凝空碧”,透出了词人内心蕴蓄的豪情。“壮游”三句抒写自己壮游天下的雄心,由黄河之壮美联想到祖国河山之壮丽,激发了词人想要历尽祖国名山大川,饱览天下胜境,随处吟咏的愿望。下文还进一步写出他想像汉代张骞一样,乘槎追寻黄河源头,遨游银河,在壮游之中又融进浪漫成分,在浪漫想象的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抒写“过黄河”的激情豪兴。乘浮槎究河源,是对上片黄河源头的照应,上下一气,首尾照应,用“我欲”、“谁夸”领起,是词人主观意识的体现,总揽全文。全词把黄河雄壮的气势和自己的豪迈胸襟互相渗透,妙合无隙,风格雄浑闳肆,气势磅礴。

许有壬

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猜你喜欢

堂上一天水,秋风叫白鹇。

地偏游客少,阔水钓徒閒。

怀古楼宜野,浇蔬月在山。

驾言寻旧好,款款到芦湾。

()

幻身到处等空虚,习气依然未扫除。

柏树子边寻祖意,栴檀林下伴僧居。

三千世界初无碍,十二时辰得自如。

牛粪火堆煨芋熟,时时拾得懒残馀。

()

金钱外溢满篝车,拈得巴菰学醉花。今日相思灰得未,馀香犹惹绮罗家。

()

何事重新作此年,身无疾病意欣然。

春风莫但开桃李,吹落妖星静九天。

()

楚州白菘大于臂,天乞我曹作好春。

北湖食菜如食肉,塔东僧伽不笑人。

()

洒尽灯前泪,偏沾身上衣。呼天惟负负,恋母尚依依。

吹树风何急,寻巢鸟独飞。殷勤看行箧,在日寄当归。

()

银河澹无晖,虚庭忽已白。筦簟清于冰,微风入帘隙。

残梦犹摇摇,晨钟荡烟碧。秋士恒善悲,况此久羁客。

羁客动归心,有如燕将别。岂不志四方,风尘难合辙。

四壁秋蛩鸣,临风助凄咽。去去勿复陈,搴帷望明月。

明月入我抱,凉风吹我襟。白云自舒卷,去留皆无心。

海内方多故,志士甘浮湛。不见梁伯鸾,《五噫》有馀音。

馀音渺何许,独鹤鸣青霄。君才夙磊落,惊采追湘骚。

枳棘虽暂栖,六翮终翔翱。努力祖生策,万里乘长飙。

()

苍茫绿野接江天,渔父中流独扣舷。何处月明堪系缆,树阴西畔小桥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