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译文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

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注释

洞房:深邃的内室。

砧杵(zhēn chǔ):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

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

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

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参考资料:

1、刘尊明编选,秦观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208页

2、罗漫主编,宋词新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6,第485页

满庭芳·碧水惊秋 创作背景

  秦观为官时期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后贬谪。此词一说为他被流放因思恋故国所作,另一说为他晚年谪居后而做。

参考资料:

1、徐培均,《婉约词萃》,华中师范大学,2003,第83页

  此词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明董其冒《评注便读草堂诗馀》谓此词:“因观景物而思故人,伤往事且词调洒落,托意高远,佳制也。”开头三句:“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台阶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浓重的衰飒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心境。“惊”、“凝”二字集中地表现出词人对一片萧瑟景象的主观感受,加重了所写景物的感情色彩,反映出他的凄苦心情。“黄云”一句,语本于李义山诗“秋风动地黄云暮”,而着一“凝”字,就比原句显得沉着有力。“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人静”,而词人不静,他心思潮涌,在斜月照耀之下,徘徊不定,陷入了沉思之中。“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这几句不是泛泛地点明时序,而蕴蓄着很深的感慨。九月,正是“授衣”的秋日。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而对于接连遭受政治排斥的词人来说,当这种声音清晰地传入他的耳鼓时,他心中涌起无限的悲凉:时光在一年一年地消失,而苦恨何时能休!“又是”二字尤极委婉之致;“催”字,写尽哀痛之切。“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这几句是从唐人李益诗句“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化出,易“动”为“摇”,写出了竹影扶疏的风神,同时也反映出对故人的情意。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几句紧承上片结句,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和伤离怀旧的情绪。宋哲宗绍圣初年,章惇等人执政,以苏轼等为核心的所谓“元祐党人”,横遭贬斥。险恶的政治风浪,冲散了的友好亲朋,这中间是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的。人情反复,世态炎凉,在贬谪中不会有什么新欢,即使有,也会很快失去;生平故旧,或存或亡,即使存者,也天各一方,对于往事还能想些什么呢?只有怅惘而已。“新欢易失,往事难猜”两语浓缩了词人的千愁万恨,低回欲绝,不失婉约词风。

  菊花,是秋天的花,它的盛开,表明了时序已到了深秋。“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忽然向花发问,此问虽奇,但亦有本依,唐人《惜花》诗说:“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尊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大概是最早的开了问花之风。秦少游的老师苏东坡,在《吉祥寺花将落而述古不至》一诗里说:“今岁东风巧剪裁,含情只待使君来。对花无信花应恨,直恐明年便不开。”足见在诗人眼中花是有感情的,它可以专为某人而开。东坡又在《述古闻之明日即至坐上复用前韵同赋》诗里说:“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不仅问了花,而且花还作了回答。秦少游把问春花改为问秋菊,不止是为了表明时令,和下边几句联系来看,它还有更深刻的意义。“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是一句久经苦难的词人的肺腑之言,中间蕴蓄着词人的无限辛酸。这几句和上边两句初看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是紧密相连。从词人的发问语气里可以判断出他已无心赏花,无心把盏,因为即使吃醉了酒,也解不了愁,“酒未醒,愁已先回”。就这样,把黄花与酒以及解愁与否联系起来,感情跌宕,喷涌而出,步步进逼,最后说出一句最深挚、最动情的话:酒敌不过愁。这样的回肠荡气的词境,在婉约词人中很少能够达到。

  歇拍三句“凭栏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以景语作结,回旋不尽,产生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全词上片怀旧,以景语开篇,下片伤离,以景语结情,景语情语,丽雅工致,情韵兼胜;层层铺叙,步步迫近,委曲婉转,凄切动人。从此词可以看出:少游词以“情韵兼胜”而为世人传诵。他的“情韵兼胜”的艺术风格是在景物描写中展现的。少游的词作,写景而情在其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善于融情入景,既显豁,又含蓄,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满庭芳》,即鲜明地体现了秦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猜你喜欢

万玉妃来遣目迷,缟裙练帨颤鸾篦。

令人却忆桐川路,粉蘂垂垂照玉谿。

()

结交乐昕暮,语默论深契。午夜供清茶,微言屑风桂。

妙处辄粲然,纵脱无根蒂。仰首望青霄,莫遣浮阴蔽。

()

长堤一知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

十载疫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

射策志未就,从事岁云除。箧留马卿赋,袖有刘弘书。

忽见夏木深,怅然忆吾庐。复持州民刺,归谒专城居。

君家诚易知,胜绝倾里闾。人言北郭生,门有卿相舆。

钟陵霭千里,带郭西江水。朱槛照河宫,旗亭绿云里。

前年初缺守,慎简由宸扆。临轩弄郡章,得人方付此。

是时左冯翊,天下第一理。贵臣持牙璋,优诏发青纸。

迎风奸吏免,先令疲人喜。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昔升君子堂,腰下绶犹黄。汾阴有宝气,赤堇多奇铓。

束简下曲台,佩鞬来历阳。绮筵陪一笑,兰室袭馀芳。

风水忽异势,江湖遂相忘。因君倘借问,为话老沧浪。

()

濯濯园中梅,矫矫雪中植。凡物贵后凋,君子尚消息。

稍逢天运周,春风意何极。但嫌少妩媚,妒彼桃李色。

孤赏赖伊人,庶以葆元德。

()

韦侯常喜作群马,杜陵诗中如见画。

忽开短卷六马图,想见诗老醉骑驴。

龙眠作马晚更妙,至今似觉韦偃少。

一洗万古凡马空,句法如此今谁工。

()

市廛交熊角一閧,朝为沸汤暮冰冻。江侯尔岂今世人,要须羊左与伯仲。

汉上邹生狷者徒,卧病长安极屡空。导养难绝三彭仇,恶谶欲寻二竖梦。

君独仁之相掖携,心献厥诚匪貌贡。执役能令贱者羞,感物颇为时人诵。

丈夫智勇弥九州,守愚常抱汉阴瓮。不学世上轻薄儿,巧笑人前事机弄。

昔我持此语冯生,沈饮沈觥岂辞痛。郭生酒后犹激昂,往往新篇发嘲诵。

君今劲节盘高秋,况有诗句惊万众。喜雨一章已恢奇,犹嫌伏辕受羁鞚。

顷来贶我珍琼瑶,韬以锦囊无杀缝。我今尘海久沦胥,方寸迷濛足雾霿。

乃知贫贱真可欢,富贵縻身百无用。因君寄语谈天客,狂夫小言或微中。

但教毛羽垂九天,未要好风遽吹送。

()

龙江江上有龙眠,溪翁鞭龙上九天。腾踏白日何飘然,倏忽变态生云烟。

须臾飞去玉皇前,玉皇为之开天颜。周旋唯诺于其间,留与云鸟司千官。

慎莫贪看钤山云,钤山云起龙俱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