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崔涂的《除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注释

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

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飘:一作“漂”。

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地、除夕怀乡之作。诗人身在异乡,深感羁旅艰危。三、四两句写凄清的除夕夜景,渲染诗人落寞情怀。五、六两句写远离亲人,连僮仆也感到亲切,更表达出思乡之切。最后两句寄希望于新年,飘泊之感更烈,自然真切。全诗用语朴实,抒情细腻。离愁乡思,发泄无余。其中“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一句,从王维《宿郑州》“他乡绝俦侣,孤案亲僮仆”化出。本诗作为“万里身”、“异乡人”的深绘,更加悲恻感人。 

  崔《除夜有感》:“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读之如凉雨凄风飒然而至,此所谓真诗,正不得以晚唐概薄之。按崔此诗尚胜戴叔伦作。戴之“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已自惨然,此尤觉刻肌砭骨。崔长短律皆以一气斡旋,有若口谈,真得张水部之深者。如“并闻寒雨多因夜,不得乡书又到秋”、“正逢摇落仍须别,不待登临已合悲”,皆本色语佳者。至《春夕》一篇,又不待言。

崔涂

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故其诗多以飘泊生活为题材,情调苍凉。《全唐诗》存其诗1卷。

猜你喜欢

睡起纱窗对晓奁,暂时初识远山尖。多情笑煞张京兆,应恐香螺涴玉纤。

()

倚阑一览兴无边,好举尊前药玉舡。

一水云昏失罗带,万松风偃舞钧天。

早评月旦参群彦,老上霜鬓近十年。

解后登临都乐事,酣余争恐史君仟。

()

曾向蓬莱解剑装,孤飞爰指白云乡。洞庭巨浪连江汉,岳渚轻烟接武昌。

月下总饶吟兴健,风前同引笛声扬。清光一抹无遐迩,莫听双楼说短长。

()

河梁邂逅话襟期,猎猎西风透裌衣。

酒脸未随红叶醉,乡心先逐白云飞。

客中送客难为别,山上安山胡不归。

借使家书君可寄,此间无复问庭帏。

()

结客纷纷尽侠徒,身随大将执金吾。绿韝白马道傍立,长揖霍家冯子都。

()

白酒方浮玉,白莲仍可人。

赠君飞大白,聊作冷官春。

()

清凉景物出尘寰,古寺楼台未等闲。偶倚画栏来眺远,江云似拥美人鬟。

()

沈醉西风有底愁,冰轮重见月如钩。炉藏桂烬香犹爇,镫灺兰缸焰未收。

可忆婿乡骑竹马,难从童阜问金牛。输他意绪澄于水,静夜吟诗独倚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