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杜牧的《南陵道中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

译文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注释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南陵道中 创作背景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参考资料:

1、吴鸥 等.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7

2、乔力.唐诗精华分卷.北京:朝华出版社,1991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秋气日凄厉,百虫晨夜鸣。白露遍野草,微霜忽已凝。

客子衣袂薄,结驾远游行。俯视离兽奔,仰睇孤鸿征。

宇宙浩茫茫,江河杳冥冥。念我同袍子,怀忧心烦萦。

()

飞轮高晨台,控辔玄垄隅。手携紫皇袂,倏忽八风驱。

玉华翼绿帏,青裙扇翠裾。冠轩焕崔嵬,佩玲带月珠。

薄入风尘中,塞鼻逃当涂。臭腥凋我气,百阿令心徂。

何不飙然起,萧萧步太虚。

()

湘簟凉生暑气微,午天攲枕向纱帏。辘轳车扇间关处,双月回廊彩凤飞。

()

富贵且莫求,贫贱且莫忧。奉君一卮酒,为君奏钧州。

钧州先王日,恩宠冠诸侯。斗大黄金玺,真人刻上头。

下令黔黎伏,上用神鬼愁。后宫五百人,一一玉搔头。

工作侔尚方,永巷儗长秋。枚马不足谭,八公日从游。

守令惕惕来,白事长叩头。御史昂昂来,旬月论为囚。

数极终有归,祻至不自谋。急风覆破樯,天火烧枯桑。

前人抽栋去,后人压空房。可怜少年子,急利好儿郎。

深宫不足居,要走高皇乡。红粉厌为土,改作估客装。

谬称平阳骑,去狎秦淮倡。秦淮欢不足,逻骑忽纵横。

旦夕长安道,冠盖郁相望。中坐中贵人,貂裘金左珰。

先收真人玺,后夺诸王章。昔日甘泉殿,千里若咫尺。

今日未央门,一叩不复得。手种桃李花,须臾变荆棘。

投书太保府,行金丞相宅。但进不复论,杳如海沈石。

四门陈刁斗,击令心肠坼。鸡犬寂无声,幸弄争逃匿。

掩泣复沈沦,洒谓众夫人。昔忝千乘主,安能縳辎轮。

谁言乃公勇,千载不复晨。但没从我去,存者他人亲。

华容慨起舞,虞姬絮前陈。急风覆破樯,畴不喂饥鳞。

天火烧空桑,女萝亦见焚。引颈各高悬,举宫向沈沦。

我欲竟此曲,罢曲涕泗涟。日月与雷霆,往往任高天。

()

一自离乡井,于今已八春。归鞍过旧驿,扫壁认题痕。

桀骜沿山寇,离披列塞军。荐荒生计匮,宵哭四郊闻。

()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大椿枯后新为记,

仙鹤亡来始有铭。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

玉露沾翠叶,金凤鸣素枝。罢游平乐苑,泛鹢昆明池。

旌旗散容裔,箫管吹参差。日晚厌遵渚,采菱赠清漪。

百年如流水,寸心宁共知。

()

老去坐来睡重,病多吟得诗慳。有时忽自拍阑干。一点心随天远。

柳絮飞从何处,莺声啼破空山。春风依旧满人间。不奈双颦闲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