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出自。唐代。杨炯。的。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叹息声。
③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⑥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⑦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多谢清风日扫庭,与君同种菊青青。开花烂熳君何在,莫忘萧条我独醒。
赠别董彦速四首 其二。宋代。谢薖。 多谢清风日扫庭,与君同种菊青青。开花烂熳君何在,莫忘萧条我独醒。
石罅置檐楹,高低纵复横。
临深畅幽意,极险尽游情。
火照潭心影,经传洞腹声。
际眉岩电射,绕足涧霓生。
潜怪禅能伏,啼鼯狎不惊。
欲穷前胜处,无路若为行。
师子岩。明代。吴兆。 石罅置檐楹,高低纵复横。临深畅幽意,极险尽游情。火照潭心影,经传洞腹声。际眉岩电射,绕足涧霓生。潜怪禅能伏,啼鼯狎不惊。欲穷前胜处,无路若为行。
腊去垂垂冻欲消,春光未动思先饶。
最宜才客临歌席,更看佳人转舞腰。
一笑劳生应有定,三冬薄宦独无聊。
兰台侍从风流裔,合为行云赋此朝。
戏呈宋周士。宋代。强至。 腊去垂垂冻欲消,春光未动思先饶。最宜才客临歌席,更看佳人转舞腰。一笑劳生应有定,三冬薄宦独无聊。兰台侍从风流裔,合为行云赋此朝。
洛社曾陪祭酒间,承明复接侍臣班。
论交晚见松筠操,驻景长思冰雪颜。
华岳闭门穷简册,邵堂隐几看河山。
相逢一笑如何日,心逐飞云出故关。
寄华州提举崇福李侍郎。宋代。范祖禹。 洛社曾陪祭酒间,承明复接侍臣班。论交晚见松筠操,驻景长思冰雪颜。华岳闭门穷简册,邵堂隐几看河山。相逢一笑如何日,心逐飞云出故关。
槽厂安身不记年,一心希慕岭南能。肩头飏下泼柴担,要汝来传佛祖灯。
偈颂十九首 其四。宋代。释绍昙。 槽厂安身不记年,一心希慕岭南能。肩头飏下泼柴担,要汝来传佛祖灯。
黄河风高波涛恶,雨雪严冬古寺泊。来船去马不敢行,鹙鸧哀叫鱼龙跃。
乡国迢遥渺何外,西隔金陵东浙渚,魂招不来奈何许。
哭沈方舟三首 其二。清代。李果。 黄河风高波涛恶,雨雪严冬古寺泊。来船去马不敢行,鹙鸧哀叫鱼龙跃。乡国迢遥渺何外,西隔金陵东浙渚,魂招不来奈何许。
去年已负海棠期,今岁还当卧病时。
造物小儿应见相,恐余无此看花时。
沅陵见招赏海棠病不能往辄尔言谢三首。宋代。赵蕃。 去年已负海棠期,今岁还当卧病时。造物小儿应见相,恐余无此看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