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霜华浓似雪。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一曲阳关浑未彻。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自是浮生无可说。人间第一耽离别。

()

译文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注释

霜华,此指严霜。因其每呈结晶状,故云。张祜《旅次上饶溪》诗:“秋竹静霜华。”

阳关,指《阳关三叠》曲。为古代送别的曲调。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谱入乐府,即以诗中“渭城”或“阳关”名曲。

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老庄学说认为人生世事虚幻无定,故云。

耽(dān):指沉溺、迷恋;也有停留、拖延、延误的含义。

参考资料:

1、伍世昭.感性经验的诗学指向及其凝定——王国维“境界”论生成的创作实践缘由:暨南学报,2003年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创作背景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静安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参考资料:

1、佛雏.王国维诗学著述系年:扬州师院学报,1986年

  词的第一句作者上来就点明了时间,大雪飘零,万物冰冻,首先在时间上为作者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瘦马,残月,都是一组凄凉的意象,作者在这里用他们渲染气氛。阳关自古就是人们分别的地方,作者在这里使用主要是表明自己的离别之情,用了暗喻的手法。作者接下来说分别的时候,车轮呜咽的也哭泣了,暗含对分别的伤痛。

  下句作者重点以情驭景,他开始感叹时间还在,但是物是人非,昔人不再。他开始回忆起自己以前与人相处的美好时光,想到这里,作者想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感慨的说一句:离别。

王国维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猜你喜欢

还却天官尺一书,清时有味保悬车。

公年尚壮云何蚤,古道谁言今不如。

南部主开新榜丽,西清人说旧游疏。

半簪白发无拘束,不用黄精自扫除。

()

化国舒长日正迟,漫天风柳绿成姿。

高低蝴蝶尚春色,零落荼醾犹晚枝。

倦思有余时种竹,老怀无著强赓诗。

人人一觉是非梦,但得百年犹此时。

()

闾门行乐送韶华,闲访城阴野老家。黄蝶得晴飞菜叶,翠禽隔浦啄桃花。

衡门倒屣临官路,古渡横舟阁浅沙。亦有诗人时一到,醉吟行尽夕阳斜。

()

芳菲佳节入韶年,锦缆维舟列彩筵。酒色杯光浮海气,歌声舞袖斗春妍。

佳人竞巧黄金胜,游子争驱白玉鞭。纵览不知归路暝,谓谁同上李膺船。

()

至人贵其身,不使事物遶。

捐身易富贵,明珠弹飞鸟。

我愿称善人,题作墓上表。

从来尺鷃乐,不羡飞鸿矫。

()

四气相陶铸,中庸道岂销。夏云生此日,春色尽今朝。

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已栽天末柏,合抱岂非遥。

()

我欲学为农,力耕不逢岁。

我欲学为士,儒冠多饿死。

誓将弃犁锄,亦复罢书史。

长随马少游,浮湛自闾里。

()

朝开妆镜夜熏衣,除尔安排事总非。正是踌躇难料理,新词怕听惜分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