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轻浮、不庄重谓之 “轻佻”。
为什么说轻 “佻”呢? “佻”字何义?
《说文·人部》: “佻,愉也。”段注: “愉,薄也。……愉愉者,和气之薄发于色也。”《说文·心部》: “愉,薄也。”段注: “此 ‘薄也’,当作 ‘薄乐也’,转写夺乐字,谓浅薄之乐也。”
“佻”训 “愉”, “愉”为 “薄”,故 “轻佻”即言 “轻薄”。“薄”为 “浅薄之乐”,为获此乐而言行不端、轻浮,即为 “轻佻”,许多 “性骚扰”皆 “轻佻”之属。
“轻佻”原指轻率、不稳重沉着之意。《三国志·吴志·孙策传》陈青评曰: “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谓浮躁、不沉着而致败身亡。
“轻佻”亦作 “轻窕”。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楚师轻佻,易震荡也。”谓楚师不稳重沉着,容易击溃。“窕”为 “佻”之借字。《说文·人部》“佻”段注: “《左传》‘楚师轻窕’,窕正佻之假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