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

译文

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

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注释

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也有版本作残釭(gāng)。

屏帏:屏风和帷帐。

调:抚弄乐器。宝瑟:瑟的美称。

金猊(ní):狮形的铜制香炉。猊,狻猊(suān ní),即狮子。

西楼:指作者住处。

参考资料:

1、(清)上彊村民选编 .宋词三百首 :哈尔滨出版社 ,2012 :200-201 .

2、刘石主编;清华大学《宋词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 .宋词鉴赏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 :627-628 .

  孙竞称周紫芝的《竹坡词》“清丽婉曲”。这首《鹧鸪天》可以安得上这个评语。词中以今昔对比、悲喜交杂、委婉曲折而又缠绵含蓄的手法写雨夜怀人的别情。上片首两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这里从词人的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梧桐”二句,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此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这首词亦复如此。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谓“叶叶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玉楼春》)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那“空阶滴到明”和“叶叶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换头“调宝瑟”三句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这恐怕是聚首期间最难忘的一幕了。联系着这段美妙往事的纽带是这支鹧鸪词,仍然是音响,不过这是回忆中的歌声和乐曲声,并非现实中的秋雨声。下片回忆中的欢乐之音与上片离别后的凄凉雨声,构成昔欢今悲的鲜明对照,真是袅袅余音只能引起悠悠长恨了。

  结末“如今”两句,是使词意转折而又深化的着力之笔。“如今”两字,由“那时”折回眼前。那时同唱小调,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不听清歌也泪垂”,以未定语气呼应上片末句,显示了词人心头的波涛起伏;自从别离以后,经常闻歌而引起怀人的伤感,记忆中的美妙歌声无时不萦回耳际,而在今夜那风雨凄凄、“万叶千声皆是恨”的情况下,即使不听清歌也就足以使人泪下而不能自止了。这里转折词意,也是为深化词意,暗示出从曲终人不见、闻歌倍怀人到不听清歌亦伤神的内心感情变化,以悬念方式道出对伊人的情之深,思之切。

  周紫芝在另一首《鹧鸪天》词的小序里指出:“予少时酷喜小晏词,故其所作,时有似其体制者。”可以拿晏几道的《鹧鸪天》来作一比较:“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上片写昔年相逢于豪筵之前,下片叙别后思念。末两句先直说今夜重逢,本为久别再见,应该十分欢欣,只因以往失望次数太多,反而相对而不敢相信。一个“恐”字,转折词意,把惊喜怀疑的神情表现无遗,不仅道出相逢前相思之苦,而且通过疑真为梦,反映了目前的相逢之乐更是不同寻常。这种写法是直说而仍有转折,有感情起伏。

  两者相比,这首词所采用的手法,如昔与今、喜与悲、正面说与反面说等等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深沉,确乎从小晏词变化而来。特别是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以否定语气点出别离之苦,再相见之难,较直说更易引人深思。

周紫芝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

猜你喜欢

都驿荒凉尚邃深,息肩藉庇有馀阴。

故宫今已生禾黍,翻作行人倍痛心。

()

顾影须求不愧行,两年交绝孔方兄。轻肥信美元非愿,齑菜虽贫故有程。

饮水昔尝承戒训,为高今幸藉丘陵。涓埃欲报恩波阔,可信皇都是北溟。

()

惟臣之先,昔仕于汉。奕世绵绵,颇涉台观。暨臣父综,遭时之难。

卯金失御,邦家毁乱。适兹我土,庶存孑遗。天启其心,东南是归。

厥初流隶,困于蛮垂。大皇开基,恩德远施。特蒙招命,拯擢泥污。

释放巾褐,受职剖符。作守合浦,在海之隅。迁入京辇,遂升极枢。

枯瘁更荣,绝统复纪。自微而显,非愿之始。亦惟宠遇,心存足止。

重值文皇,建号东宫。乃作少傅,光华益隆。明明圣嗣,至德谦崇。

礼遇兼加,惟渥惟丰。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报,委世以终。

嗟臣蔑贱,惟昆及弟。幸生幸育,托综遗体。过庭既训,顽蔽难启。

堂构弗克,志存耦耕。岂悟圣朝,仁泽流盈。追录先臣,悯共无成。

是济是拔,被以殊荣。珝忝千里,受命南征。旌旗备物,金革扬声。

及臣斯陋,实暗实微。既显前轨,人物之机。复傅东宫,继世荷辉。

才不逮先,是忝是违。乾德博好,文雅是贵。追悼亡臣,冀存遗类。

如何愚胤,曾无仿佛。瞻彼旧宠,顾此顽虚。孰能忍愧,臣实与居。

夙夜反侧,克民自论。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结草,生誓杀身。

虽则灰陨,无报万分。

()

一生活计一身闲,日与白云相往还。

五百年间知此味,华山去后到梅山。

()

请为游子吟,嗟翠痕浣波,芳意横路。堪肠断,是后日行迹,此朝南浦。

临分怨啼,黯离色、销魂自古。天澹绿芜,颙情望,泪阁九秋雨。

行处。最鞭闻马嘶,见大堤沽客,汉上游女。春如醉,漠漠麴尘里,倚阑无语。

关河梦惊,诉衷曲、归时记否。独恨子规,催人返,又催去。

()

西京有高士,出处何其贤。东门二大夫,图史共流传。

归凤逝超忽,清风满寥天。举首望不见,驻马空凄然。

至今双白璧,辉光照人间。如何东门路,不见有生还。

()

六千三万,算老颠此后,终当乐死。十载诗名成底用,何限东西卫尉。

一语惊魂,杜陵曾说,主将奴才子。问他奴价,而今果否如婢。

君已鬓点吴盐,怜余种种,亦复肩随矣。浮世几场开口笑,盗蹠也是如是。

燕子年光,虫娘庭院,且住为佳耳。杨花如梦,满城日暮飞起。

()

人生水中萍,泛泛随波澜。偶然成聚散,谁使为悲欢。

伊余从君游,两见岁履端。相得恨不早,相见常苦难。

今又舍我去,觉我肝肠酸。君诚湖海士,豪气老不刓。

剧谈愤世俗,怒发时冲冠。向来对宣室,见晚帝兴叹。

落落不苟合,栖迟犹冷官。高才徒白首,未许陪鸳鸾。

苏台今辅郡,举头见长安。会看有追诏,祝君且加餐。

吾衰钓沧溟,羊裘侣鱼鼋。逍遥各有适,快睹扶摇抟。

尺书倘见存,慰此离忧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