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子虚乌有”。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名。后借指实际上不存在的人或物。宋 苏轼《李公择过高邮作诗二十四韵见戏依韵奉答》:“应同亡是公,一对子虚听。”

典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