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初,无极太极。
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
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
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
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
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
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
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
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
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
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
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
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
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
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
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
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
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
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
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
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
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证。
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
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
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
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
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
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
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
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
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
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
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
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
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
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
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
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
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
敬述兹篇,用勉德行。
混沌之初,無極太極。
理氣相涵,沖穆無迹。
陰陽既分,兩儀乃立。
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氣,健順其德。
氣至成形,理無不及。
五行之秀,獨萃于人。
爰有五常,賦予維均。
天命謂性,具于人心。
為萬物靈,曰有此仁。
仁統四端,萬善由生。
性主乎靜,動而為情。
性無不善,情亦皆真。
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見之時,驗此不忍。
率之謂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禮優優。
天下達道,能離此不。
性為大本,道自川流。
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氣有清濁,随其所鐘。
清者睿聖,濁者愚蒙。
愚蒙之質,理锢于中。
知誘物化,惟欲是從。
五官百骸,頑然一物。
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熾,天理日汨。
幾希以亡,禽獸為匹。
天生聖賢,作之君師。
修道謂教,以覺後知。
堯命虞舜,執中一詞。
道統之祖,傳心在茲。
舜授之為,精一危微。
一十六字,該括無遺。
中為性理,純粹以精。
心分人道,理欲難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
道心甚微,養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
要之執中,不外一敬。
肆則從欲,敬以定命。
圖念作狂,克念作聖。
唐虞以來,心法默證。
迨我孔子,統在師儒。
曰性相近,與氣質俱。
習善則善,以複其初。
大學之道,明德新民。
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氣拘物蔽,如鏡蒙塵。
先以格緻,知之宜真。
誠正而修,行之宜敦。
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
道不可離,存遏宜先。
戒懼慎獨,動靜交虔。
中和以緻,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彜。
專以理言,邪說皆非。
必稱堯舜,人皆可為。
盡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養性,惟事是履。
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
洎乎有宋,濂洛關閩。
考亭後出,集其大成。
問學是道,德性是尊。
涵養用敬,入德之門。
緻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參三才,惟此性道。
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萬物皆備,及躬自葆。
擴而充之,被乎四表。
氣質之性,君子弗性。
困勉雖勞,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漸進。
希聖希賢,匪異人任。
困而不學,暴棄實甚。
敬述茲篇,用勉德行。
复性篇。清代。俞荔。混沌之初,无极太极。
理气相涵,冲穆无迹。
阴阳既分,两仪乃立。
天五地五,奇耦相得。
五行其气,健顺其德。
气至成形,理无不及。
五行之秀,独萃于人。
爰有五常,赋予维均。
天命谓性,具于人心。
为万物灵,曰有此仁。
仁统四端,万善由生。
性主乎静,动而为情。
性无不善,情亦皆真。
赤子入井,皆有恻隐。
乍见之时,验此不忍。
率之谓道,人人共由。
天叙天秩,典礼优优。
天下达道,能离此不。
性为大本,道自川流。
但人受性,舜蹠皆同。
气有清浊,随其所钟。
清者睿圣,浊者愚蒙。
愚蒙之质,理锢于中。
知诱物化,惟欲是从。
五官百骸,顽然一物。
以物交物,心乃放逸。
人欲日炽,天理日汨。
几希以亡,禽兽为匹。
天生圣贤,作之君师。
修道谓教,以觉后知。
尧命虞舜,执中一词。
道统之祖,传心在兹。
舜授之为,精一危微。
一十六字,该括无遗。
中为性理,纯粹以精。
心分人道,理欲难并。
人心甚危,防勿滋萌。
道心甚微,养使充盈。
遏之存之,德乃日新。
要之执中,不外一敬。
肆则从欲,敬以定命。
图念作狂,克念作圣。
唐虞以来,心法默证。
迨我孔子,统在师儒。
曰性相近,与气质俱。
习善则善,以复其初。
大学之道,明德新民。
明德即性,德本自明。
气拘物蔽,如镜蒙尘。
先以格致,知之宜真。
诚正而修,行之宜敦。
天德既全,王道乃行。
思言性道,大原自天。
道不可离,存遏宜先。
戒惧慎独,动静交虔。
中和以致,性量乃全。
孟言性善,本乎秉彝。
专以理言,邪说皆非。
必称尧舜,人皆可为。
尽心知性,以造其理。
存心养性,惟事是履。
非外铄我,固有之美。
放心不求,弗思耳矣。
洎乎有宋,濂洛关闽。
考亭后出,集其大成。
问学是道,德性是尊。
涵养用敬,入德之门。
致知力行,毋怠毋昏。
人参三才,惟此性道。
天地非大,吾身非小。
万物皆备,及躬自葆。
扩而充之,被乎四表。
气质之性,君子弗性。
困勉虽劳,生安可并。
反之之功,循序渐进。
希圣希贤,匪异人任。
困而不学,暴弃实甚。
敬述兹篇,用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