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21日 钱钟书诞辰

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诞生。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11月21日生,江苏无锡人。文学理论家、小说家。1929年进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1933年毕业后在光华大学任教,兼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编辑。1935年赴英国在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37年获副博士学位,曾往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法国文学一年,1938年回国。先后在西南联大、湖南兰田师范学院、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授,讲授外国文学,还曾在中央图书馆任英文总纂。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1948年出版《谈艺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后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述还有《旧文四篇》、《管锥篇》等。

1984年11月21日 中国科学技术馆在首都奠基

1984年11月21日,以宣传中华民族科技成就、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为目的的新型社会教育场所——中国科学技术馆在首都破土动工。邓小平、聂荣臻为该馆题了字。姚依林、周培源和科技馆筹委会主任茅以升等出席奠基礼。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基本任务是举办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科学技术展览,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反映国内外最新科技成就;组织科学实验活动;开展多种培训讲座活动;开展国内外科技馆间的交流活动,推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

早在1958年,中国科技馆就被列入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后因财政问题暂时停建。1978年,茅以升等几十位科学家重新提出建馆建议。这个科学技术馆坐落在首都北中轴路和北三环路交汇路口西北侧,总占地面积106亩,馆区总建筑面积为52000千平方米。全馆计划分两期建成,预计第一期工程到1987年完成。每天约可接待观众7000人次。

1986年11月21日 杭州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获新生

“南屏晚钟”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

1986年11月21日上午十时许,108下雄浑壮阔、沉郁磅礴的钟声,回荡在杭州群山、碧湖上空,宣告了绝响百年的“南屏晚钟”的新生。“南屏晚钟”是净慈寺的美称,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铜钟在连年战乱中悄然消失,钟声沉寂近百年。现在的钟是日本佛教界1984年10月捐资相助,重铸而成的。

悬挂在重建的二层三檐钟楼内的巨大铜钟,高3.6米,直径2.3米,重10吨,钟声可持续120秒钟之久。

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净慈寺还伴有济公的神话传说,寺内有“神运井”。

南屏山北麓的净慈寺创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距今已有 1000多年历史。是吴越国王钱弘叔为供养南山佛教开山祖师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慧日永明禅院”。地处怪石参嵯,宛若屏障的南屏山间。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与灵隐寺,昭庆寺,圣因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

净慈寺初建时就设钟楼一座。明代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嫌旧钟太小,重铸一口重达10吨的巨钟,因钟声洪亮,再加上寺后南屏山多空穴,所以晚钟敲响,钟声更是穿穴回荡,传播山谷,远飘大半个杭城。清康熙南巡时,以天将破晓,“夜气方清,万簌俱寂,钟声乍起,响入云霄,致足发人深省也”之由,改称“南屏晚钟”。

来源: 人民网

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