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业隋后至清末,国子监设有司业官,为国子监的副长官,协佐祭酒掌国学诸生训导之政令,官为正五、六品。
博士国子监的助手,官位多在正七品到正六品。为培养各类专门实用人才,从东汉到隋末,在当时的京城还建有各类专科学校,依据其专业,分别设立了律学博士、医学博士、武学博士、算学博士、书学博士等学官,其官位在正九品到正七品。
学监国子监协助祭酒督课业、监内务、查勤惰、纠师生过失的官员,官为正七品。
助教国子监协佐博士理事的官员,负责教导学子的修身养性、崇志广业事宜,官位多在从七品上下。
学录明清时国子监设有学录官,为助教的协佐,官为正八品。
教授从宋元到明清,各府(路)、州、县均设有各级教育官员,其中最高一级为教授,设于府(路),官为正七品。
学正明清时,国子监设立协佐助教的官员,称学正,官为正八品;各州亦设有学正官,与训导共同负责州学的管理与课业,官为正八品。
教谕明清时,各县设有教谕官,与训导共同负责县学的管理与课业,官为正八品。
训导明清时,各府、州、县均设训导官一人,协佐教授与学正、教谕的学校管理事务,官为从八品。
山长唐宋元时,官立书院中担任主讲并总管院务的学官称山长。
少卿明代为培养本国的通事(今称翻译)人员和外国留学生,在京城设有四夷馆和四夷馆翰林院,其最高长官称少卿,官为正四品。
郡文学汉武帝时敕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称郡文学,专司所辖地域的教育行政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