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争。清代。刘大櫆。昔者孔子之弟子,有德行,有政事,有言语、文学。其鄙有樊迟,其狂有曾点。孔子之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其故人有原壤,而相知有子桑伯子。仲弓问子桑伯子,而孔子许其为简。及仲弓疑其太简,然后以雍言为然。是故南郭惠子问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其所以为孔子欤? 至于孟子,乃为之言曰:「今天下不之杨则之墨。」「杨、墨之言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当时因以孟子为好辩,虽非其实,而好辩之端,由是启矣。唐之韩愈,攘斥佛、老,学者称之。下逮有宋,有洛、蜀之党,有朱、陆之同异。为洛之徒者,以排击苏氏为事;为朱之学者,以诋淇陆子为能。 吾以为天地之气化,万变不穷,则天下之理,亦不可以一端尽。昔者曾子之「一以贯之」,自力行而入;子贡之「一以贯之」,自多学而得。以后世观之,子贡是则曾子非矣。然而孔子未尝区别于其间,其道固有以包容之也。夫所恶于杨、墨者,为其无父无君也;斥老、佛者,亦曰弃君臣,绝父子,不为昆弟、夫妇,以求其清净寂灭。如其不至于是,而吾独何为訾警之? 大盗至,肤箧探囊,则荷戈戟以随之;服吾之服,而诵吾之言,吾将畏敬亲爱之不暇。今也操室中之戈,而为门内之斗,是亦不可以已乎! 夫未尝深究其言之是非,见有稍异于己者,则众起而排之,此十足以论人也。人貌之不齐,稍有巨细长短之异,遂斥之以为非人,岂不过哉!北宫黝、孟施舍,其去圣人之勇盖远甚,而孟子以为似曾子、似子夏。然则诸子之迹虽不同,以为似子夏、似曾子可也。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刘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文物。
春到江南,凭君报道春无价。一枝横挂。宜淡宜浓画。
玉魄冰魂,总胜凡花也。真潇洒。暗香浮夜。淡月疏篱下。
点绛唇 题自画梅花障子。清代。周日蕙。 春到江南,凭君报道春无价。一枝横挂。宜淡宜浓画。玉魄冰魂,总胜凡花也。真潇洒。暗香浮夜。淡月疏篱下。
落叶寒蝉小巷深,枯藤斜日半墙阴。
读书稚子当轩坐,为客衰翁倚杖吟。
沧海未知终老计,白头难忘故园心。
弊裘零落余双袖,清泪年来似不禁。
秋晚东海寓舍。明代。袁凯。 落叶寒蝉小巷深,枯藤斜日半墙阴。读书稚子当轩坐,为客衰翁倚杖吟。沧海未知终老计,白头难忘故园心。弊裘零落余双袖,清泪年来似不禁。
密雨垂丝,细细晚风,约尽浮萍池水。
乍一霎黄昏,小门深闭。
作弄新凉天气。
怕早有井梧飘阶砌。
正楚筠,簟冷香篝,简点旧时鸳被。
无计。
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
翠蛾别久,远信莫致。
纵有梦魂能记。
寻不到,长安三千里。
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
无闷 雨夜。清代。朱彝尊。 密雨垂丝,细细晚风,约尽浮萍池水。乍一霎黄昏,小门深闭。作弄新凉天气。怕早有井梧飘阶砌。正楚筠,簟冷香篝,简点旧时鸳被。无计。才独眠,更坐起恁说愁边滋味。翠蛾别久,远信莫致。纵有梦魂能记。寻不到,长安三千里。料此夜一点孤灯,知他睡也不睡。
御史台郎书上考,彩衣归慰日相亲。风烟驿路江天晓,灯火船窗雪夜春。
幕府十年心似水,京华三月马如尘。此时应有寻君处,日到松厅莫厌频。
送南台察院史马允中台。元代。萨都剌。 御史台郎书上考,彩衣归慰日相亲。风烟驿路江天晓,灯火船窗雪夜春。幕府十年心似水,京华三月马如尘。此时应有寻君处,日到松厅莫厌频。
肺病呻吟外,魂摇弃掷年。千秋迟白纻,万恨剧青毡。
鸡鹜争谁得,龙蛇命岂然。玄亭莽空阔,愁绝异时传。
哭李能茂五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 肺病呻吟外,魂摇弃掷年。千秋迟白纻,万恨剧青毡。鸡鹜争谁得,龙蛇命岂然。玄亭莽空阔,愁绝异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