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传

柳敬亭传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勾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宁南南下,皖师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马帅镇松时,敬亭亦出入其门下,然不过以倡优遇之。
钱牧斋尝谓人曰:「柳敬亭何所优长?」人曰:「说书」牧斋曰:「非也,其长在尺牍耳。」盖敬亭极喜写书调文,别字满纸,故牧斋以此谐之。嗟乎!宁南身为大将,而以倡优为腹心,其所授摄官,皆市井若己者,不亡何待乎?
偶见《梅村集》中张南垣柳敬亭二传,张言其艺而合于道,柳言其参宁南军事,比之鲁仲连之排难解纷,此等处皆失轻重,亦如弇州志刻工章文,与伯虎徵明比拟不伦,皆是倒却文章家架子。余因改二传,其人本琐琐,不足道,使后生知文章体式耳。
()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记》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用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显扬于达官贵人之中。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社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象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象狂风怒号,苦雨泣诉;有的象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柳敬亭:明末说书艺人,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触犯刑法而改姓柳。经过揣摩学习,说书技艺大成,名声显达。后入宁南侯左良玉幕僚,南明覆灭后重操旧业,因在军中时间很长,见过人间百态、丑恶冷暖,艺术造诣非凡。 云间:西晋文学家陆云家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常对客自称“云间陆士龙”,因别称松江为“云间”。 句(gōu):同“勾”,勾画、描摹人物的性格。 优孟:春秋楚国的艺人。 简:选择。 练:熟习。 咍嗢噱(hāi wà jué):这三个字都是笑的意思。 宁南:指左良玉,曾拥兵至八十万。 皖帅:指安徽提督杜宏域,他与柳敬亭是故交。 不知书:是说左良玉不是读书人出身。 檀板:檀木制的拍板,古时歌舞用来打拍子或伴奏。

黄宗羲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猜你喜欢

一脉苏湖阐四科,俊髦从此诵菁莪。先生岂可栋梁负,山斗其如瞻恋何。

柳折邮亭青蔟骑,桃临流水锦生波。春光念念长江远,无恨离情听棹歌。

()

婵娟何以署,到果趣无涯。隙地留移竹,曲阑不辍花。

暂延人意惬,久坐客心赊。剥啄无妨静,深山讵有差。

()

推弦拂柱,歌我浩曲。

浩曲未歌,肠中踯躅。

青青前溪,可鉴光仪。

他心自喜,我心自悲。

河中有船,不载客还。

尊中有酒,不令客欢。

栖栖何者,归以为期。

絺衣生虱,鞋袜多泥。

世人结交,安得常好。

他乡寄食,安得常饱。

主人良贤,客兴愁叹。

报恩虽易,受恩实难。

野鸡喔喔,夜长不晓。

披衣庭除,月没树杪。

士贫者贱,客久者贫。

不如归去,可以葆真。

()

悟彻浮生一转篷,养花种竹舍西东。逍遥公得长生诀,到底神仙风致同。

()

沧浪渡口莫愁乡,万顷寒烟落木霜。

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芳酒对斜阳。

()

销断琼楼与赤城,求浆只合问云英。呼来小字珠无价,听到新歌月有声。

细搦丰肌容瘦削,偶装憨态越聪明。寒宵称意熏炉畔,笑看双烟一气生。

()

一鸟自北燕,飞来向西蜀。单栖剑门上,独舞岷山足。

昂藏多古貌,哀怨有新曲。群凤从之游,问之何所欲。

答言寒乡子,飘飖万馀里。不息恶木枝,不饮盗泉水。

常思稻粱遇,愿栖梧桐树。智者不我邀,愚夫余不顾。

所以成独立,耿耿岁云暮。日夕苦风霜,思归赴洛阳。

羽翮毛衣短,关山道路长。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谁能借风便,一举凌苍苍。

()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凌厉心犹壮,沈绵气已孱。

千秋有管葛,看镜汗吾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