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事略

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年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
先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岁嫁到我家。过了一年多,生下一女,就是淑静大姐。一年后,生下有光,又过一年,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夭折一人,另一个满周岁时也死了。又过一年多,生下有尚,怀孕足有十二个月。又隔一年,生淑顺,刚一岁,再生有功。生有功后,母亲身体比喂养其他孩子时健壮。然而,经常皱着眉头向婢女们讲:“我生这么多孩子,真吃够苦头了!”有位老婆婆端来一杯水,泡着两只田螺,说:“喝下这水就不会老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来一饮而尽,却从此就不能讲话了。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溘然长逝。诸儿女见家里人哭,也跟着哭起来,可心里还以为母亲睡着了呢。多伤心呀!那时家里请来画师,为母亲画像,喊出大姐和有光来,嘱咐人家:“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下面,照淑静姐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最像母亲。 母亲名桂,外曾祖叫周明,外祖父叫周行,是位太学生。外祖母姓何。世世代代住在吴家桥,离县城东南三十里地。从千墩浦往南,对着桥头直到港湾以东一带,住户聚集,全是周姓人家。外祖父和他的三位兄长,家境都很殷实,为人敦厚、崇尚简约、朴实,与村人拉起家常来,言辞和蔼,待晚辈也无不亲善。 母亲去吴家桥时,抽空就纺棉花,回到城里,总忙着缉麻线。晚上,微弱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外祖父三天两头打发人来问暖问寒,送些土特产。母亲从不愁吃愁穿,却仍然辛苦劳作,好像朝不保夕似的。冬天,让婢女们把烧过的炉灰,再和成炭团,层层叠叠地放整齐,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所有的东西都物尽其用,全家也看不见一个闲人。大孩子在身后牵着衣襟,怀里还抱着吃奶的孩子,即便如此,母亲手中还是不停地做针线活。家中打扫得窗明几净。对奴婢也宽厚有恩,他们哪怕挨了打,也都不忍心说怪话。过年时,吴家桥送来的鱼蟹果品,全家不分主仆,人人有份。所以只要听说吴家桥人来了,大家个个兴高采烈。有光七岁上,和堂兄有嘉一起进了学堂。每逢刮风下雨,堂兄总留下不走,有光尽管心里恋恋不舍,却不能在学堂留宿。母亲半夜醒来,就督促有光默读《孝经》,如果能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母亲便十分高兴。 母亲死后,外祖母也去世了。周家不幸得了急性传染病,舅母死了,四姨嫁给顾家,也死了。全家相继死去三十口人,只有外祖父和二舅幸免于难。 母亲故去十一年后,大姐嫁给王三接,是母亲生前亲自许配的人家。十二年后,有光进入官学。在十六年上,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在世时订的亲。婚后一年,有了一个小女儿。每当抱起幼女,思母之情,愈加强烈。夜深人静时与爱妻谈及先母,两人忍不住相对而泣。追记母亲生平一点琐事,恍如昨日,其他的都已茫然若失了。世上竟有失去母亲的人,天哪,这有多么令人痛心啊!

先妣(bǐ):先母。 孺(rú)人:明清时代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封孺人,后成为古人对母亲或妻子的尊称。 弘治: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来归:嫁来。 逾(yú)年:过了一年。 生女、子:生一男一女双胞胎。 殇(shāng)一人:生时死了一个。 期(jī):满一年。 不育者:无法抚养。 妊(rèn):怀孕。 乳:养育。 加健:加倍强健。 颦蹙(pín cù):皱眉头。 老妪(yù):老妇人。 妊不数(shuò)矣:不会经常怀孕。 举之尽:端起来喝完了。 喑(yīn):哑。 正德: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 卒:死。 寝(qǐn):睡着。 延画工画:请来画工(为死去的母亲)画象。 肖(xiào):像。 讳:封建时代称死去的尊长名字为讳。 太学生:太学的学生。太学为全国最高学府,在明代就是国子监。 直桥:对着桥头。 并:依傍。 资雄:有钱。 姁(xǔ)姁:言语温和亲切。 之:到。 木棉:棉花。 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 荧(yíng)荧:闪动的样子。 夜分:半夜。 问遗(wèi):馈赠。 不谋夕:本意指贫家吃了早饭没晚饭。这里是形容作者母亲的勤劳俭约。 累(lěi)累:繁多的样子。 暴(pù):同“曝”,晒。 靡(mǐ):无。 攀衣:拉着衣角行走。 乳抱:抱在怀中喂奶。 纫(rèn)缀不辍:缝缝补补。 洒然:整洁的样子。 遇僮(tóng)奴有恩:对待奴仆很讲情义。 棰(chuí)楚:杖打,一种用木杖鞭打的古代刑罚。 不忍有后言:不肯在背后说埋怨的话。 致:送给。 率人人得食:都能人人吃到。 从(zòng)兄:堂兄。 辄(zhé)留:请假不去上学。 恋恋:依依不舍。 中夜觉寝:半夜睡醒。 龃龉(jǔ yǔ):牙齿上下不整齐,指不顺畅。 羊狗之疴(kē):疾病,羊癜风。 许聘:定下的亲事。 学官弟子:即秀才,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学官是各级地疗教官的统称,府学称教授,州学称学正,县学称教谕,负责管教在学的生员。 有妇:结婚。 追惟:追念。

《先妣事略》是明代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全篇主要借回忆母亲生前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治家的勤俭、对孩子的期望以及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文章笔意疏淡,虽写家常琐事,但读来亲切动人。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道人身世已盟鸥,便好乘云御气休。

何足风波吾一点,盍思舟楫彼迷流。

从教水击三千里,别是烟飘十二楼。

松以碧涛成夜吼,山为翠浪接空浮。

初非孔圣乘桴志,薄类梁僧渡苇谋。

庐阜插篙空木末,武夷停櫂尚岩头。

争如太乙真人叶,往盪须弥绝顶秋。

昔者天孙失机石,我疑博望乃牵牛。

却无沧海桑田事,底用浮家泛宅愁。

个里且吹无孔笛,向人只下直针钩。

而今性水涵孤月,休遣禅河起一沤。

逝者如斯曾不返,凭谁为我问阳侯。

()

画眉才了临妆镜。一枝斜飐生娇韵。倦压鬓云偏。呼鬟整翠钿。

夜香烧月下。细步吹兰麝。卸向枕函旁。凉宵梦也香。

()

千年古松树,树下两翁吟。

语不到时事,笑皆非壮心。

江添明月净,山共白云深。

寂寞砖趺在,何时重许寻。

()

真想隃十载,梗泛天一涯。袖中尘尺素,欲往萦幽怀。

神物契精形,谁堪鳞翮乖。出峪聆蛩音,归户掩荆柴。

潜光图史娱,声实岂相猜。峤南有瑶草,因君发春荄。

风响穆千秋,丹雘杓云阶。

()

蒋陵南望越山长,旅舍相依爱二方。泽雾几年成豹采,风飙今日待鹰扬。

尘途谁辨安邦手,藿食频回济世肠。块垒未平聊纵酒,如卿端许预吾狂。

()

无事向边外,至今仍不归。三年绝乡信,六月未春衣。

客舍洮水聒,孤城胡雁飞。心知别君后,开口笑应稀。

()

长安松下读书人,皂帽萧然迥出尘。暂傍香台寻胜侣,却乘秋水问归津。

诗传摩诘真如画,豪拟元龙未觉贫。犹记高楼吟啸处,十年迢递海陵春。

()

早换新衣,迟添弱线,且教同坐更阑。乍绕檐冰箸,戛碎琅玕。

今宵海样莲花漏,听儿家、数尽悲欢。燕台梦杳,似伊清瘦,可耐严寒。

双鱼昨寄平安。道夜深风雪,正直金銮。想频呵冻墨,绛蜡才干。

平明又复催趋走,只空陪、彩仗千官。口脂面药,几时宣赐,分饷孤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