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花葬志

寒花葬志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
寒花是魏孺人的陪嫁的丫鬟。在嘉靖的丁酉年的五月四日死的,葬在虚丘。侍奉我而不能到最后,这是命运啊! 寒花刚嫁过来的时候,才十岁,低垂着两个环形发髻,拖着深绿色的裙子。有一天,天很寒冷,她点火煮熟了荸荠,削了皮盈满瓦盆。我从外面回来,要取荸荠来吃,她端着荸荠离开,不给我吃。妻子魏孺人见了便笑这件事。妻子常常让她靠在桌子旁边吃饭,她吃饭时,眼睛慢慢地转动。妻子又指着她那样子对着我笑。 回想当时的情景,转眼已经十年了。唉,真可悲呀!

寒花:婢女的名字。 魏孺人:作者的妻子魏氏。孺人,明清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 媵(yìng):古代随嫁的男女都称为媵。这里指古代贵族随嫁的女子。 嘉靖丁酉:嘉庆十六年(公元1537年)。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 虚丘:古虚丘邑在今山东省境内。这里的“虚丘”可能应为“丘虚”,指荒地。 媵:陪嫁的人。 鬟: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曳: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爇(ruò):点火、点燃。 荸荠: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吃。 盈瓯:装满一盤,。 饭:吃饭。 冉冉:形容缓慢移动或飘忽迷离。 奄忽(yǎn hū):忽然,很快的。

《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妻子魏孺人已经离开人世,而魏氏的陪侍丫环寒花也过早去世。文中通过追忆寒花的生前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思念之情。 归有光少年丧母,两次丧妻,儿女或早夭,或长成之际猝然离世,使他在人生中体味到了太多的无奈与悲凉,所以他有时候会对千百年来为人们深信不疑的“天命”产生怀疑,对天发出痛切悲怆的呼号。但更多时候,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他把这种种对人世的不公的愤恨与无奈化为了一种哀而不伤的淡淡笔触,向人们娓娓道来。如《寒花葬志》,便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这种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正是归有光散文突出的特点。这种写法,表面上容易被人忽略,但在这种刻意的淡化与压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挚沉痛的情感和细腻丰富的心灵。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猜你喜欢

一病蟾光四度圆,新痊初起正严寒。灯前儿女喃喃话,都道今宵睡不安。

()

江南好,其次忆苏州。笠泽潮生春网急,枫桥雨细晓种愁。

远峤翠烟浮。

()

问得梅花信,新晴花气香。戏赓和靖句,炙背负斜阳。

()

北岭山矾取意开,轻风正用此时来。

平生习气难料理,爱著幽香未拟回。

()

香国谁为第一流,得时开向百花头。太原公子翩翩影,雪夜只应著裼裘。

()

山寺方同祭祀斋,忽惊茧纸一诗开。从今傥使亲馀论,愿戒应门许数来。

()

开元年中关辅旱,灵岳神祠祷几遍。少监冯生能画龙,明皂命试新池殿。

落笔婉蜒势未已,素鬣冰鳞湿如洗。池波汹涌雷电惊,云气之门白龙起。

吾观冯岂作霖人,画龙能雨疑有神。深山大泽多窟穴,不应杳眇不似真。

澄江接海连空白,泓深当是神龙宅。螭虬狡狯非其伦,河伯江妃敢驱役。

霜锁烟关昼不开,时倾膏雨苏民灾。一炉香火动诚意,风马云车天际来。

吾闻泽国多水患,淮甸地乾多苦旱。愿均神力遍四方,无令水旱常相半。

()

百寻浮玉三更月,万里长江一色秋。

照映此心须此水,不妨小泊读书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