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欢 · 对菊自叹

殿前欢 · 对菊自叹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
可怜的秋天,我坐在西楼上,天色在帘外疏疏的秋雨中变得昏暗。时节已经过了重阳,菊花纷纷凋落,不复盛时的光景。对着菊花,我不禁羞愧。我精神颓唐,瘦过黄花。将自己心事问花,花不回答,仿佛在替我发愁。

《殿前欢·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文忠《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菊花在古代诗词中,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概是从陶渊明赏菊开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就开始象征文人高洁的精神品格。菊开放在渐趋寒冷的秋天,凌然傲骨,色彩绚烂,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元微之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正点出了菊花花期晚的特点,菊花开过之后,从秋入冬,开始进入荒寒之境。菊花的金黄,给秋季一片独特的异彩。此曲所要描写的却不是菊的贞洁,而是诗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喟叹。重阳过后,菊花零落,诗人面对零落的菊花,不禁以物拟我,而且自觉比菊还要羞愧三分。诗人为官清廉,曾因直谏被罢官,长期隐居,然而内心并没有放弃建功立业、为百姓谋幸福的壮志,因此才会在隐居生活中,因志向不得施展而内心郁闷。诗人以菊自喻,菊花有着高洁的品质,不被时俗同化,诗人也是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高远志向,心中装着百姓,希望能有所建树。然而重阳一过,菊花零落,就如同被罢官的诗人,以前的雄心壮志消磨在闲居中,真是比零落的菊花还要可怜。诗人用了前人的诗句入诗,却把诗歌整体统一在「自叹」的情调下,能够灵活运用。诗人与菊花的对照描写,形象,生动,真挚,让人同情。

张养浩

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猜你喜欢

江晚潮风应,萧萧百里秋。

寒声初战峡,怒力暗移洲。

卷岸舟航尽,涵空日月浮。

吴儿轻逐利,亡命雪山头。

()

溪曲扁舟载鹤归,客来谈笑有馀师。共倾郑老灯前酒,细和坡翁海上诗。

雪后生涯黄菊长,年来心事白鸥知。文章千载传宗印,毋惜玄机露一丝。

()

妖矫盆中势,萧森几上阴。根株年久固,霜雪岁寒深。

寂寞安贫日,峥嵘未老心。临风时对尔,音响入鸣琴。

()

晴光上柳条,结伴戏花朝。歌近舟沿岸,人开马度桥。

雷峰看塔迥,葛岭弄泉遥。日暮争门入,衣香满路飘。

()

闸水仍相阻,河堧又独行。兹山含万态,于我故多情。

()

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鸟在寒枝栖影动,

人依古堞坐禅深。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自是海边鸥伴侣,不劳金偈更降心。

()

香如含笑全然胜,韵比酴醾更似高。所恨海滨出太远,初无名字入风骚。

()

辱遇本非因绍介,登门不谓便无期。倾心问及言犹在,投贽书成事已悲。

作镇方甘建邺水,惜贤尤在中兴时。伤心无复咨疑事,还似当年徐孺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