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

谢叠山先生己丑九月被执北行闽士以诗送之
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
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
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诚关鲁重轻。
白骨青山如得所,何消儿女哭清明。
()
这首诗录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七十九》。题目中所说的叠山是谢枋得的号。他是南宋遗民。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两次召他至大都(今北京)作官,均被拒绝。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福建地方官强迫他北上,他即日食果菜,以示必死。次年到达大都,得病,迁居悯忠寺,见壁上有《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早已降元的南宋旧臣留梦炎,遣使持药杂米以进,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耶?”弃之于地,终不食而死。(略据《宋史·卷四二五·谢枋得传》) 谢枋得之死,上距文天祥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就义已经七年,他是南宋死义的最后一人,与文天祥先后辉映。他在临北行之前,写了一首七律《北行别人》表明自己不屈之志。当时步他的诗韵为他送行的有游古意、叶爱梅、毛静可、魏天应、蔡正孙等,另外还有陈达翁、王济源的送行诗。(均见《叠山集·附录》)诗多勉励宽慰语,写得最为沉郁感人的是王奕这首和韵送行诗,厉鹗乃根据《西江诗话》采录,不在《叠山集·附录》之内。 起联“皇天久矣眼垂青,盼盼先生此一行。”继谢枋得原诗末联“南八男儿终不屈,皇天上帝眼分明”的诗意,而加以深拓。第一句说谢枋得在南宋灭亡之后,长期隐居,两次拒绝元朝招聘之命,铁骨铮铮,受到皇天的“垂青”。“垂青”是用晋朝诗人阮籍“能为青白眼”的典故,意即眷赏,另眼看待。诗里的内在涵义是说谢枋得的人格已经受到天帝的长期眷赏,应当继续坚特下去,不负苍天。第二句表明作者的期望。“盼盼”这个叠词透露出作者殷切期待的心情,期待什么呢?下边写出来了。 颔联“遗表不随诸葛死,离骚长伴屈原清”用两位古人的事迹进行劝勉。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表明自己对蜀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人虽死而《出师表》没有随他死去,而永远传于人间。屈原在他的《离骚》巨作里,反复陈述了他对楚国的忠贞不二之情,到后来他宁愿自沉汩罗,下从彭咸,也不肯同流合污;《离骚》这篇巨作伴随着屈原清风亮节而长存天壤。言外之意很清楚,就是希望对方以诸葛亮和屈原为楷模,不能对元朝降身屈节。 颈联“两生无补秦兴废,一出诚关鲁重轻”,用的是鲁地两儒生的典故。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兵反秦,秦朝博士鲁人叔孙通,见天下大乱,知秦必亡,逃归故乡,参加了项梁、项羽领导的起义军。项羽失败后投汉。刘邦定天下后,要他定群臣朝见皇帝的礼仪制度,他回到鲁地征聘儒生三十多人作为助手。有两位儒生不赞成他的作为,不肯应徵。叔孙通说他们二人是“不知时变”,遂与其他儒生西上长安制定了朝仪,受到封赏。(见《史记·卷九十八·叔孙通传》)诗里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说,鲁两生的行为对秦朝的兴废是不起什么作用的,但只要一出来就关系到鲁地的声望的轻重,不出则重,一出则轻。这里用来比喻谢枋得到大都去关系到宋王朝的声誉,应当坚持到底,为已经灭亡的宋朝争光。这个典故用得贴切而含意深厚,对于谢枋得来说,是精神上的鼓励,也是恳切的忠告:千万不能失节啊! 末联“白骨青山如得所,何消儿女哭清明”两句,勉励对方宁杀身以成仁,勿求生以伤义,青山处处,可埋白骨,只要死得其所,自足不朽,何须葬身故乡,赢得儿女们清明时节的哭声呢。这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诗的警句。它形象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忠臣义士的生死观,也是诗人自己的生死观。较之“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情意尤为深厚,几可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争辉。谢枋得到大都后,终于不负平生之志,从容死义。他是不朽的,这首送行诗可与他的不朽业绩并传。

王奕

王奕(生卒年不详),字伯敬,号斗山,玉山(今属江西)人。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王奕《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王奕伯敬谨撰并书”,认为“癸巳为至元三十年(1293),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猜你喜欢

梁鸿虽避地,庑下懒任舂。旅食如孤雁,飘零类转蓬。

马前公府刺,饭后上方钟。梦逐飞杉叶,随风直向东。

()

客里逢佳节,飘蓬愧此身。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

物色随秋改,羁怀逐日新。何时优诏许,归养白头亲。

()

三冬水上打鞦韆,百尺竿头棹钓船。寄语满堂龙象众,无劳掘地觅青天。

()

傅粉何都尉,含香汉省郎。礼曹新日御,戚里自风光。

花邑留驯雉,笙楼引凤皇。唯余邑父老,选石慧山忙。

()

苍苍九万里,拍塞雨天葩。

云际在天上,我去更携家。

不知山高低,晶荧浩无涯。

回头见侍香,濛濛隔琼花。

()

朝吊李家孤,暮问崔家疾。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

平生所善者,多不过六七。如何十年间,零落三无一。

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渐老与谁游,春城好风日。

()

听得提壶沽美酒。人道杏花深处有。杏花狼藉鸟啼风,十分春色今无九。麝煤销永昼。青烟飞上庭前柳。

画堂深,不寒不暖,正是好时候。

团团宝月纤手。暂借歌喉招舞袖。真珠滴破小槽红,香肌缩尽纤罗瘦。投分须白首。黄金散与亲和旧。且衔杯,壮心未落,风月长相守。

()

结茅竹里似岩栖,面面窗开翠色迷。

长听雨来虚榻外,不知日转曲阑西。

奚奴扫地收新箨,吟客敲门看旧题。

几欲相寻无路入,鹧鸪何处隔烟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