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棒鼓声频

三棒鼓声频
先生醉也,童子扶者。有诗便写,无酒重赊,山声野调欲唱些,俗事休说。
问青天借得松间月,陪伴今夜。长安此时春梦热,多少豪杰,明朝镜中头似雪,乌帽难遮。
星般大县儿难弃舍,晚入庐山社。比及眉未攒,腰已折,迟了也去官陶靖节!
()
先生我喝得醉了,仆童好好地搀扶着。有诗马上就写,没有酒喝就再去赊。山声小调想要唱一些、那些俗事咱不说,且向青天借一些松间的明月,陪伴俺度过今夜长安城里这时候春梦非常热。多少英雄豪杰,一天过后明天早晨的明镜中就白发如雪,那么点几的乌纱帽实在难遮。多少可怜的人,星星大个县官也不能舍,晚年则才想着要出家入什么白莲社、等到你加入白莲社,腰也经过多少次地向人折,一切都已经晚了迟了许多。看看,那才是抛弃乌纱帽的陶靖节。

三棒鼓声频:元代时令小调,所属官调不明,元散曲中仅曹德有出一曲。曲调弄三叠,构成急促的三棒鼓声。 先生:指陶渊明。 长安:指京城。 春梦热:借用“黄粱一梦”典故,意谓京城里在朝百官此刻正做耆飞黄腾达的美梦。 乌帽:指官帽。 庐山社:慧远法师在庐山东林寺创建佛门白莲社。 “迟了”二句:意谓陶渊明辞官归隐实在太晚了,一个洁身自好的人根本就不应该踏入官场。

《三棒鼓声频·题渊明醉归图》是元代散曲家曹德的所写的一首小令。这首小令先描写陶渊明隐居山中休闲自得的生活,后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之情。全曲多次使用用典的表现手法,将作者内心的不满与向往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曹明善

曹德,字明善,衢州(今浙江衢县)人。曾任衢州路吏,山东宪吏。后至元五年(一三三九)曹德在都下作〔清江引〕(又名〔岷江录〕)二曲讥讽权贵伯颜擅自专权,杀害郯王彻彻笃,锻炼诸狱,延及无辜。大书揭于五门之上,因此名声大噪。明·贾仲明称他“神京独赋《长门柳》(即〔清江引〕首句),士林中逞俊流,万人内占了鳌头。”因伯颜缉捕,乃南逃吴中僧舍避祸。居数年,伯颜事败,方再入京。他与任则明、马昂夫等相交。任作有〔清江引〕《曹明善北回》曲。曹则有〔喜春来〕《和则明韵》曲、〔小梁州〕《侍马昂夫相公游柯山》曲。

猜你喜欢

饥来驱我去,去去复何如。我饥亦何惭,所叹为此躯。

明发着征衫,薄暮投郊墟。烟林号怒风,牛背立饥乌。

境恶梦多悸,愁孤郁难舒。念初别乡邦,短楫穿菰芦。

眼中两御史,炯炯冰在壶。清游失追攀,负此山绕湖。

我行日已西,回首风牵裾。两公饫文章,笔端吐新腴。

愿言继残膏,龟肠正空虚。

()

酴醾水仙皆玉英,请借汝南言以评。水仙内润叔慈似,酴醾外朗似慈明。

()

鲁港停舟处,相逢故老谈。河鱼时泼剌,江燕又呢喃。

带雨张帆腹,临风拂剑镡。百年董狐笔,愤死木绵庵。

()

琴尊度岁华,清兴浩无涯。野寺多逢竹,江村少见花。

沙浮惊立鹘,池小聚鸣蛙。欲向金门去,云山路转赊。

()

春涨侵高岸,春云裹乱山。

倒迁杨柳活,斜倚桔槔闲。

世味老方淡,花时晴最悭。

东风嗔懒动,故故撼紫关。

()

北地南禽苦耐冬,故巢云海梦重重。为君不惜倾金翠,芳景清歌讵易逢?

()

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商风刮水报西帝,

庙前古树蟠白蛇。吴王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

巫娥传意托悲丝,铎语琅琅理双鬓。湘烟刷翠湘山斜,

东方日出飞神鸦。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

()

江城漏转夜超超,坐向芳尊叹寂寥。

挑尽银灯愁不尽,满庭疏雨湿芭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