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 滚绣球

窦娥冤 · 滚绣球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蹠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读《窦娥冤·滚绣球》,耳畔响一曲回肠荡气的悲歌,心中烙一个敢于反抗的形象。 读《窦娥冤·滚绣球》,更读关汉卿,窦娥唱出的悲苦辛酸,更是汉卿心底的柔肠婉转。 读《窦娥冤·滚绣球》,一读窦娥冲天之冤。她三岁亡母失母爱,七岁抵债做媳妇,成婚两年又亡夫。后又有张驴儿父子招亲的煎迫,公公死后的含冤认罪,被定成死罪。将赴刑场处斩时刻,她所受苦难,所遭痛楚,一定了然于胸;悲愤情怀,不平念头,肯定块积在心,有激愤之词,自在情理之中:她呈冤屈,说无辜,直接控诉没有正义的天和地。关汉卿抓住主人公激愤难平的这个契机,大做文章,借窦娥唱出《端正好》、《滚绣球》等曲词,确实让人心生感叹。 读《窦娥冤·滚绣球》,二悟窦娥道怨之妙。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说现实有其固有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下面“天地也!”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主宰万物、维持秩序的统治者——本应公正无私地廓清世界,却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句指责,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接下来,悲愤之极的窦娥,便直接指责和痛斥代替上天来行使统治权的“天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末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致极后的转折,是悲愤到底的叹息。在句式上,全用口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一曲《窦娥冤·滚绣球》,巧妙道出窦娥深深怨,可以让人感叹千年。 读《窦娥冤·滚绣球》,三窥汉卿胸中之悲。窦娥一曲《滚绣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诉矛头直指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端倪,这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的载体。《析津志·名宦传》中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而他却饱受不公平社会的磨砺,怎么会不于心底郁积悲愤?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一张嘴,唱自己无限悲,传百姓长久愿,自然会传盛不衰 。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猜你喜欢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女郎循古礼,元不解清谈。

()

护索郊行秋夜秒,无心万籁自悲鸣。

月林散叶风前下,村舍孤镫夜半明。

暗里家山应在望,醉中砧杵不关情。

归来东榻鸳衾稳,应笑词人怨五更。

()

无外一精明,六合同出自。

公能知本源,佛亦不相似。

()

乌啼月落写哀思,剪发翻同练行尼。红泪洒来题赤字,不堪石阙独含悲。

()

凌波立尽花阴月,窗掩文纱。衣捲轻纱。一树梧桐影又斜。

姮娥可解侬心事,汝怕云遮。侬怕愁遮。只恨伊人在水涯。

()

萧寺留诗别,高怀不负公。江声元自急,山势古来雄。

下榻疏钟雨,登台落木风。重来无几日,除道避乘骢。

()

鲁国遗经火,口传赖伏生。九十秦博士,典谟赖以明。

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著述藏名岳,大义何峥嵘。

虎观待鸿儒,丹诏下江城。老年难走趋,岂敢抗弓旌。

抽书授使者,卷轴满巨籯。白云封岩谷,时闻鸾凤声。

()

鹤城西北古招提,十载长安梦不迷。我正凭阑送归目,君来卓锡话留题。

邯郸枕里三生速,瀛海天南一雁低。幽径小轩何日到,碧流长绕画廊西。

()